冬季垂钓,不同人的渔获差别很大,老钓手为何总能“爆护”?
和夏季垂钓不一样,到了冬天,不同人垂钓的渔获物总是会差很多,有的人每次出去都能钓上几条大板鲫,有的人却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久而久之,钓不到鱼的人也就丧失了信心。 那么为何冬季大家的渔获会差别这么大?老钓友们为何却总能爆护,他们的秘诀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鱼是变温动物,到了冬季气温下降之后,它们的活性大大降低,活动范围也大幅度减小。钓友们垂钓技术如果不够扎实,在夏天可能还会碰到几条鱼,但到了冬天,很多钓友就会发现鱼漂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一天下来也不会动一下。 鱼类在冬季的这个特性,决定了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需要做好三点。第一,找到鱼窝;第二诱鱼开口;第三钓鱼上岸。这三点看似简单,但其实就是新老钓手渔获差别很大的根本原因,老钓手们爆护的秘诀就藏在其中。 第一,先来说说如何找鱼窝。 鱼的趋温性,决定了冬季垂钓需要找水温高的区域,只要符合温度高的特征,钓鱼就相对容易一些。在冬季,深水区温度要高于浅水区,小水面温度高于大水面,暗水区温度要高于明水区,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找钓位。 冬季垂钓的钓深,在同一片水域自然是越深越好,在兼顾水深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位置:桥墩、草窝、沟坎、芦苇荡等区域,都是出鱼的好钓位,这些地方一是温度会稍微高一些,二是食物相对丰富,三是鱼儿可以快速躲避危险,岸边有人走动也不会把鱼吓跑。 冬钓选择这些钓位下竿,再差也能钓上几条鱼。 第二,就是诱鱼开口。 冬季的鱼儿活性低,具体表现就是懒得开口,如果有鱼在窝子里,但是不开口那也没辙,因此如何诱鱼开口就变得十分重要。 冬季垂钓鱼不咬钩,有两个原因。一是鱼儿没有感受到食物的存在,二是食物的诱惑力不够。这两点原因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你的鱼饵不行。冬季鱼类对高蛋白的食物需求较为旺盛,比如虾粉、红虫对鱼类的诱食能力要强于面饵,活饵的诱食能力又会高于死饵,因此红虫就成了不少老钓友冬季爆护的秘密武器。 使用红虫垂钓,可以直接挂钩,让红虫在钩子上不停蠕动,吸引鱼儿咬钩;也可以将红虫和面饵混合在一起,制成“肉夹馍”,诱鱼能力也不容小觑。 有部分经验老道的钓友也会在开饵的时候加一点钓鱼诱食剂,有助于加快鱼儿开口觅食。 诱食剂的种类很多,夏季常用的是果酸,冬季则需要选用低温版的诱鱼剂,蛋白质腥肽含量更多一些,味道浓腥,更符合冬季鲫鱼、鲤鱼的口味。感兴趣的钓友可以试试下面这种低温版诱食剂,可以添加在窝料里,也可以在开饵的时候直接使用,效果不错。 第三,如何做到诱钓结合,钓鱼上岸。 不少钓友在冬季垂钓的时候会遇到有鱼咬钩,却总是钓不中的情况,提竿频频空竿,让人怀疑人生,这里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调钓技巧出现了问题。 我们知道,冬季鱼儿的活性低,开口幅度变小,浮漂出现信号后老空竿,可能是如下几个原因: 1、鱼钩或者是饵团过大,鱼在吸食的时候不容易入口,容易导致频频空竿; 2、鱼线号数过大,出现挡口现象。冬季钓鲫鱼或鲤鱼,建议选用0.4-0.6号子线,太粗的子线会给鱼儿入口造成一定难度; 3、浮漂调整的过于灵敏,当鱼儿在下面吸食饵料时,浮漂剩余的浮力过大,鱼儿的嘴巴刚出现吸食的动作,浮漂在浮力的作用下就拉着鱼饵往上顶,虽然动作十分标准,但总是钓不中鱼,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是不是钓得太灵了,换用一只吃铅量小一点的浮漂,或者将漂调得稍微“钝”一点即可。当然也不能调得太钝,否则微弱的信号就很难抓住,同样会错失鱼口。 总之,冬季垂钓的时候,不同人之间的渔获往往千差万别,别人“爆护”你却“空军”,其实你和老钓手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在于一些小的细节,只要领悟透了,冬季爆护也不是问题。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