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难缠的麦鲮:入侵珠江40年终成“一把手”,还有人以为它是草鱼?

钓鱼知识佚名2023-03-03

都说世界上很难找出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外貌长相极为相似的双胞胎,他们也会在神态、举止、言行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细节将其辨认出来。

然而有这样一种鱼,却利用外貌将自己伪装了起来,悄悄地在我国安家置业“独霸一方”。

入侵我国珠江最成功的鱼

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长的一段水道,因为它流经著名的海珠岛(石)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

按流量计算,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境内第三长河流,同时珠江也是南方的主要水系。由于珠江水域面积广泛,食物来源充足,适宜的生活环境也使得珠江中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

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后,珠江也成为了鱼类们的天堂,但唯一令人感到可惜的就是珠江中的本土鱼类少得可怜,像鲫鱼、鲤鱼、草鱼等本土鱼种也变成了“稀有货”。

2011年曾有专家调研,珠江中约有70%的本土鱼类濒临灭绝,珠江的渔业资源已经大不如前。然而罗非鱼、革胡子鲶、清道夫、鲮鱼、鲳鱼等外来鱼种却随处可见,但其中入侵最成功当属麦鲮。

在2019年时,研究人员对珠江流域进行了调查,此次采集5867尾鱼样本,其中有927尾外来物种,这之中麦鲮数量为407尾,而罗非2个品种累计才478尾,可见麦鲮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据广东佛山的多位钓鱼人表示,如今在东江中垂钓时,想要钓获鲫鱼鲤鱼是极为困难的,经常一下竿就被麦鲮围攻抢食,不过钓麦鲮也比钓黑骨鱼(清道夫)好,毕竟麦鲮劲头大钓着也过瘾,最后还能带回家做成鱼丸。

在小编的印象里,广东最多的鱼不应该是罗非鱼吗?如今这股风头却被麦鲮给抢了过去,那麦鲮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来头呢?

麦鲮在珠江中的40年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为了丰富中国人的餐桌,我国相继从世界上引进了多种具备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其中麦鲮则于1982年从印度引入我国。

麦鲮全称为麦瑞加拉鲮,是一种典型的底栖鱼类,它们喜欢在流水的环境中生活,在水体中有着较快的游拽能力,强劲且有利,善于跳跃,经常会在岸边觅食。

麦鲮是一种广温性的鱼种,同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即使是在低氧环境下、水温不低于14C的时候,麦鲮的生活仍不会受到影响,因此麦鲮在水库、湖泊、池塘、江河中都能正常生长。

麦鲮的食物来源主要以碎片和腐败植物为主,也食麦麸、玉米粉、花生麸等,其余的食物则由浮游生物构成,不挑食的麦鲮又有着较快的生长速度,在生活环境适宜且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当年繁殖的麦鲮即可达到300克以上,最大的可达800克以上。

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麦鲮,在进入国内后便深受广大养殖户们的喜爱,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地池塘混养的优良品种,是两广和海南、福建、云南省一带重要经济型鱼种。

麦鲮作为一种经济型的鱼种,在进入国内后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养殖,那这些麦鲮又是如何进入珠江流域的呢?

①养殖缺陷:逃生和好奇是动物们的本能,对于善于跳跃的麦鲮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些养殖场的防逃逸措施出现漏洞时,一些麦鲮自然也会趁机逃之夭夭。在养殖场排水换水的过程中,一些麦鲮的鱼卵也可能会借机“出逃”,继而进入珠江流域。

②自然灾害:在养殖的过程中,若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养殖场往往会遭受到一定的破坏,此时逃逸而出的麦鲮自然也就顺水而下直入珠江。

③人为放生:国内一直有一部分热衷于放生祈福,一些麦鲮就这样同其他被放生的鱼类一起,顺利地进入了珠江流域中。

麦鲮主要通过以上3种途径进入的珠江流域,随即开始了它在东江流域中的“宏图霸业”,可能会有网友会问,既然麦鲮是一种经济型的鱼种,进入珠江流域岂不是好事一件?

任何一种外来物种,它能成功入侵且霸占其他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除了它自身拥有的一些优势和特点外,往往都是因为缺乏天敌导致的,进入珠江流域的麦鲮,自然也是如此。

人工饲养的麦鲮2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想必自然水域中的麦鲮也是如此,麦鲮需要河流环境才能繁殖,无法在池塘中自然繁殖,东江流域恰好成为了麦鲮们的温床。

达到性成熟的麦鲮一次可产10~15万枚鱼卵,并且这个产卵量会随着麦鲮的体重而增加,像6斤重的麦鲮可产30~45万枚鱼卵,并且这些鱼卵的存活率高达30%~50%。

古语有云“此子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在东江如此适宜的生活环境下,麦鲮的整个种群数量也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麦鲮入侵东江40年后,麦鲮数量的增长不仅严重挤压了我国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更是将其他外来鱼种一一打败,稳稳地成为了东江中的“一把手”。
(www.de62.com)

麦鲮除了以上的优势外,它的长相也是一大特点,大部分麦鲮便是靠此瞒天过海的,以至于到了今天,还有人把麦鲮认作是咱们国家的本土鱼。

麦鲮和本土鱼傻傻分不清

草鱼,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在国内的大部分水域中皆有分布,然而麦鲮的出现却差点改变了它的命运,这一切只因为麦鲮和草鱼实在是太像了,以至于一些人还拿相对廉价的麦鲮去冒充草鱼。

麦鲮在外形上和草鱼极为地接近,但是麦鲮的眼球是红色的,这一点便和草鱼截然不同。

再者就是麦鲮的背部通常为深灰色,腹部为银色;背鳍灰色;胸、腹、臀鳍尖端为桔黄色(尤其是繁殖季节当中),草鱼则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灰黑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其它鳍浅色。

我们在面对草鱼和麦鲮这两种鱼的时候,只需要从以上几个点去比对一下,便能将两者区分开来。

土鲮,又名雪鲮,是我国本土的鲮鱼,却因为麦鲮和另外一种泰鲮的入侵,如今连繁衍生息都变得极为的困难,并且不少人都难以将土鲮和麦鲮区分开来,其实分别这两种鱼也并不难。

土鲮的鳞片是雪白的,并在在鳃后面有暗蓝色的鳞片,头和嘴巴比麦鲮小而尖,以上特征便和麦鲮有着明显的区别。

土鲮胆子小,爱在静水底层寻食,一般中午较活跃,上午和下午寻食少,是一种很难垂钓的鱼种。

麦鲮固然在东江中“霸占一份”,但觊觎他地位的鱼类却还不少,同为外来鱼种的泰鲮便是其中之一。

土鲮、麦鲮、泰鲮,它们同属于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泰鲮的本名叫露斯塔野鲮,1978年从泰国引入我国,所以叫泰鲮。

泰鲮形似鲤鱼,鱼嘴比鲤鱼小,眼睛小,鱼嘴呈“天包地”结构,鱼体为青绿色,脊背颜色比较深,有蓝色金属光泽,腹部灰白色,鳞片有些发红,鱼鳍微微发红,鱼鳞大小中等。

泰鲮浑身圆滚滚形似鲤鱼,比较肥胖,因此也相对容易识别。

麦鲮潜在的隐患

麦鲮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种被引入国内,它也是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的。同时在捕鱼时,麦鲮因为受到惊吓会前往水体的中上层,这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捕捞的成本,以至于目前仍有着较大规模的麦鲮养殖基地。

如今那些逃逸出去的麦鲮已经牢牢地在东江流域中“扎了根”,同时还利用自身的优势奠定了自己“霸主”的地位,那麦鲮是否会以东江为起点,继续入侵我国其他的水域呢?

从麦鲮目前的生理特征来说,它们是无法离开温热带地区的,它们就像罗非鱼一样,适合待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北方的低温环境对于它们来说将是致命的。

同时麦鲮无法在池塘、水库等非流动性的水域中产卵繁衍,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它们对外拓展的野心。

我们在面对这类外来物种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在一些温度较低的地区,也开始发现了罗非鱼的身影,这说明它们已经在开始适应新的环境了说不定哪天麦鲮也会再度进化适应其他生活环境,继而向着其他水域中“进军”。

因而我们在面对麦鲮这类外来物种时,最好的办法便是将其无害化处理。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