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湖北段大鱼肉眼可见,刚禁渔2年就这么多,10年后会有多少鱼
2021年12月上旬,有航拍爱好者在长江湖北宜昌段拍下了这样一幕:在长江的浅滩边上,成群的大鱼正结伴而行,密密麻麻的大鱼如同驰腾在草原上的野马一般。 从航拍的画面上来看,这些鱼就像小蝌蚪一般大小,但当你靠近之后便会发现,这些鱼的个头体型主要集中在1~2斤左右,并且主要以草鱼、鲤鱼、武昌鱼等为主。 有当地的网友则表示自己只在小时候见过这样的画面,那时候长江里面的鱼也是非常的多,不过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长江里面的鱼却是越来越少了,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画面了。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中哺育着424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是全球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河流之一,不过长年累月的滥捕滥捞,也使得偌大的长江流域出现了“无鱼可捕”的尴尬局面。 其中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白鳍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意味着这个物种已丧失自我繁衍后代的能力,本世纪初,长江鲟自然繁殖活动停止,野生种群基本绝迹.......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长江流域濒危鱼类物种达到92种,濒危物种接近300种!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为了能保护长江的渔业资源,自2003年开始,长江流域便开始实行每年3~4个月的禁渔期,但到了每年的7月1日开捕之后,鱼类当年的繁殖成果却很快被捕捞殆尽,种群的繁衍生息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此禁捕的效果微乎其微。 直到2020年1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一个关于禁止捕捞天然渔业资源的计划公告——《长江江十年禁渔计划》,在该计划实施2年之后,长江流域中的鱼类资源明显地丰富了起来,不少地区都开始有成群的大鱼出现,多数鱼类都能在10年内实现2~3代的繁殖,那么在长江禁渔10年之后,长江中会有多少鱼呢? 一、鲫鱼 鲫鱼属典型的杂食性底层鱼种,也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淡水鱼之一,主要分布在除青藏高原地域以外当地各大水系环境中。鲫鱼食性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生长快、对水温要求不高、便于养殖,也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 据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记载,目前国内鲫鱼的品种有鲫、黑鲫和银鲫,地方性的品种则有江西的彭泽鲫、云南的滇池高背鲫、湖南的红鲫、贵州的普安鲫、广东的缩骨鲫和河南的淇河鲫。由于国内水系的互通性,因此在长江流域中的鲫鱼品种和种类,也是极为的丰富。 鲫鱼1~2冬龄便可性成熟开始产卵,它们的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7月,个别地区受气候环境和品种的影响,产卵的时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例如野生鲫鱼一般集中在3~5月产卵,淇河鲫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卵,高背鲫在每年的3~4月产卵,彭泽鲫一般在每年的4~7月产卵。 通常情况下,达到性成熟的鲫鱼一年可产2次鱼卵,但淇河鲫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卵,高背鲫一年只产卵1次,人工培育的工程鲫属于3倍体鱼类,不能产卵繁殖后代。 同时不同冬龄的鲫鱼,单次产卵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1冬龄雌鱼怀卵量约1~2.8万粒,2冬龄雌鱼怀卵量约2~5.9万粒,3冬龄雌鱼怀卵量约2.6~6.8万粒,5冬龄雌鱼怀卵量可达11万粒以上,但鲫鱼卵的孵化率只有5~10%。 在长江禁渔的10年里,鲫鱼最多可实现每年都产卵繁殖的小目标,并且产卵的能力一年比一年强,加入繁衍计划的鲫鱼也是越来越多,这将对恢复长江流域生态提供强大的助力。 二、鲤鱼 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淡水鱼种。 在国内,由于人为的过度捕捞和垂钓,因此在自然水域中很难发现体型超过15公斤的鲤鱼,好在鲤鱼的繁殖能力极强,一条性成熟的鲤鱼,单次的产卵量一般在10~80万粒,但具体产卵量由个体和年龄等决定,年龄和个体越大的鲤鱼,单次产卵的数量也就更大。 |
- 上一篇
武汉一高校师生捞鱼过冬至,网友:隔着屏幕的快乐
北方地区则会有在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近万斤鱼被捕获上岸……师生合作一起捕鱼在2021年冬至的这一天,近4万名师生一起同享鱼宴,武科大的师生们一早便开始准备了起来。学校里面并没有聘请任何专业人士,全程皆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一同完成,武科大的师生们在校园内的各个食堂免费享用全鱼宴“用于烹饪的鱼便是师生们刚刚捕捞的湖鱼”烹饪的菜肴有剁椒鱼头、红烧鱼块、葱香鱼糕、滚汤鱼丸等,
- 下一篇
湖北一河道鳜鱼大爆发,有人半天钓了大半桶,为钓鱼请假一周
一位来自湖北的钓友(@张雄)表示,有人用手竿就钓大半桶……河道内鳜鱼大爆发近日,一位来自湖北的钓友(@张雄)发布了一个视频并配文字说道:可能是由于水流比较湍急的原因,希望能得知详细的钓位和垂钓的方式,钓友(@张雄)丝毫也不吝啬。新手也能钓到面对钓友(@张雄)的详细介绍,一些钓友表示自己不会闷竿钓,然而钓友(@张雄)则热心的回复道”能在岸边用手竿就将不常见的野生鳜鱼钓获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