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巧借“灭蚊”入侵全球,苏联立碑表彰,如今让各国苦不堪言
1、蚊子传播大量疾病,食蚊鱼化身“灭蚊英雄” 1878年夏天,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爆发了最严重的黄热病,十几万人因此丧生,1902年2月22日,古巴的美军黄热病研究委员会的沃尔特·里德上校和詹姆斯·卡罗尔医生发表了一篇科学报告表明:黄热病是由蚊子传播的。 为了能控制疾病的传播,那么消灭或减少蚊子的数量将是首要的目标,一场人类和蚊子的“战役”就此拉开。 当时的人类尝试了将池塘的水抽干、喷洒大量的化学制剂进行灭杀,最后却发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防治方法微弱且无力,此时,有科学家开始尝试从生物防控的角度出发。 在经过多重筛选之后,科学家发现食蚊鱼简直就是蚊子天生的克星,因为这种鱼个头不大,又有着不错的适应能力,能吞食蚊子幼虫。 或许在当时,只要能将蚊子的数量控制下来,阻止疾病的大肆传播,是否会有其他副作用都不重要吧。 蚊子又是一个种类繁多,且在全球都有分布的物种,为了能对蚊子的数量有所控制,全球国家都开始“疯狂”引入食蚊鱼。 于1913年,我国台湾开始将食蚊鱼引入,1916年食蚊鱼被引入了日本,1924年我国华南地区也开始引入,1925年食蚊鱼被引入苏联。 由于食蚊鱼的加入,蚊子的数量很快就被控制了下来,并有效地减少了一些疾病的传播。最有意思的时候,苏联南部的旅游城市索契为了纪念食蚊鱼对“灭蚊”的功能,还特意为它立了表彰碑。 2、“灭蚊英雄”有什么独特之处 在各国争相引进,同时刻意人为保护的背景下,食蚊鱼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开枝散叶,随着时间的推移,蚊子的整体数量的确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体型娇小的食蚊鱼,究竟又有着什么样的独特之处呢? 相比于其他淡水鱼,食蚊鱼的寿命却非常的短暂,它们只能存活1~2年的时间,“特能生”成为了它们保证种群繁衍的重要手段。 从出生后开始计算,雌性食蚊鱼只需要28天即可达到性成熟,雄性则需要62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研究学者发现,食蚊鱼从第一胎到第二胎所间隔的时间最短只有几天,最长有2周左右。 食蚊鱼在交配的时候,雌性可以在体内存储雌性的精细胞,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雌性食蚊鱼便开始了生育大计,单位雌性食蚊鱼每次可生育10~50尾左右的食蚊鱼幼苗。 这里为什么说是“生育”,这是因为食蚊鱼不像其他鱼类那样先产卵在孵化,它们可以直接生育幼鱼,直接省去了孵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并且这些刚出生的食蚊鱼,便可以开始独立生存。 寿命短暂的食蚊鱼,在有了“特能生”这种能力的加持后,它们的种群数量也是在快速地扩大,这也意味着它们需要摄入的大量的食物。 据相关研究发现,食蚊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动物、甲虫、蜉蝣、石蛾、螨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并且食蚊鱼的食量惊人,一只食蚊鱼一天的最大消耗率为自身体重的42%~167%。 |
- 上一篇
户外钓鱼时,鱼星却在钓点前面,可能是这3个地方出了问题
一般会根据鱼口的密度或鱼星来判断窝点中是否有鱼进窝,鱼口的密度问题往往表现得比较直接,但大家是否遇到过鱼星出现在钓点前面的情况呢?当鱼星出现在钓点前面的时候,大家若遇到了可以从这3个地方出发去排查。一、地形问题我们在岸边垂钓的时候,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水底的情况,尤其是在自然水域中垂钓时,若下竿的位置存在一定的斜坡时,往往会引起水流,从而导致窝料出现向前滑动的情况。
- 下一篇
“罕见”河鳖!有人出价1000元,广东这位钓鱼人赚大了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自然水域中的龟鳖,它们想要长大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也使得一些野生的龟鳖有着较高的市场价值,想要买走这只河鳖……珠江支流钓上,结果发现浮漂被慢慢地拉了下去“最后在旁边钓友的帮助下,钓鱼人王先生抱着这只河鳖,在麻烦钓友帮忙拍照之后。王先生顺手把图片发到了朋友圈,跟着便就带着渔获回家了,有人出价1000元想买走由于这只河鳖体型实在有些大,在带回家之后只好将河鳖养到了一个澡盆里面,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夏季钓鱼的三个秘密钓位让高温天爆护成为现实!90%钓友不知道
- 夏季钓黄辣丁的3个“夜战秘籍”,90%钓友不知道的爆护诀窍!
- 什么漂相中鱼率高?何时放口?何时打第一口?
- 盛夏钓鱼,学会4个万金油招数,出钓不走空
- 野钓找鱼窝,4大黄金法则,爆护地形不难找
- 夏季钓鱼“致命陷阱”:小钩秒切大钩没口?3步教你选钩稳中鱼!
- 说多了都是泪!钓鱼人踩过的5大深坑,改一个渔获多一分!
- 夏季晨钓黄金法则:下竿先试半小时,不打窝反而爆护?
- 钓底、钓浮、钓离底:三种基本钓法,解锁全水层鱼群!
- 夏季野钓,只有这种位置鱼最多,天气越闷越好钓!
- 夜钓灯颜色选错,渔获少90%!这3个“潜规则”必须知道
- 钓鱼3大“智商税”?不妨试试这3招,省钱又管用,老钓友都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