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进化了1亿年,却因为太好吃“栽了跟头”
1、曾和恐龙一起生活 鳇鱼作为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它们的外观形态虽然一直都从未发生过变化,但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它们的内在进化却一刻都从未停歇。 早在6500万年前,恐龙就消失灭绝了,但鳇鱼却在1亿3千万年前就存在了,体型硕大的鳇鱼依靠自身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地球上不断地繁衍生息。 据古生物学家考证推断,鳇鱼是现代硬骨鱼类的共同祖先,是古刺鱼类保留下来的一支后裔,因此素有“活化石”之称。 2、真正的“淡水鱼之王” 相比于常见的淡水鱼,鳇鱼从幼年到性成熟需要花费16年的时间,同时此时身形也可达1.6米~2米,最大可达5米以上。如今我们平常可见的鲟鱼,其长相便和鳇鱼极为的相似,鳇鱼头部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再加上鳇鱼的体型硕大,因此不少地方也称它为“铁甲鲨”。 鳇鱼在全球不少地区都有分布,但在我们国家与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水域中,是最早发现过鳇鱼的自然水域。鳇鱼的性情也极为不稳定,仿佛拥有着双重性格,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安静地待在江河的中下层中,不喜群居也不喜欢云游四方,但是在它暴躁的时候,也会因为一条小鱼而冲向岸边的浅滩,并且能轻易将渔船撞翻,手指粗细的钢钩绳索也能轻易挣断。 3、被端上中国人的餐桌 相传在乾隆年间,剽悍的赫哲族人捕获了一条古怪的大鱼,他们按照当时的惯例将这条鱼运到京城献给了皇上,在经过御膳房大厨们的烹饪加工,乾隆皇帝品尝后顿时龙颜大悦,并为其赋诗一首,大臣们请乾隆皇赐名,由于这条鱼体型巨大,加上每年进贡,便有了“鳇鱼”这一说法。 据《清稗类钞》中记载,体型越大的鳇鱼,其肉质越细腻肥润,清朝人往往只会捕食十年以上的鳇鱼。 并且早在满族在未入关的女真时期就已经有“牛鱼宴”一说了,这里的“牛鱼”就是鳇鱼。 可见鳇鱼走上中国人餐桌的事,并不是近代才有的,而是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4、种群逐步走向衰败 鳇鱼虽然单次产卵数量可达60万粒至400万粒,但对需要花费16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同时还需要保证身长超过1.6米,同时需要水温为15℃~17℃,并且幼鱼的存活率也非常的低,在如此苛刻的繁殖条件下,这也使得鳇鱼种群的繁衍变得较为艰难。 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活动足迹的增加,使得鳇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整个种群的数量也是出现了急剧下滑的情况。 加上鳇鱼过于鲜美,从而遭到了人为的大肆捕捞,尤其是那种达到性成熟的鳇鱼被捕食后,其种群的繁衍更是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常言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鳇鱼通过自我调整不断进化,使得种群在时间长河中保留了下来,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然后鳇鱼在进化了1亿多年后,逃过了大自然的摧残,最终却被端上了国人们的餐桌,因太过美味差一点导致种族灭绝,想来也是有一些心酸和悲哀。 如今野生的鳇鱼也被纳入了国家保护动物,也希望借此能对它们的种群恢复作出一定的贡献。同时各地也都在尝试人工养殖,在保护的同时也满足市场的需求。 原创:野钓 |
- 上一篇
夏季户外钓草鱼,早中晚各不同,把握习性才能连杆爆护
因为高温下草鱼们的吃口表现更为显著,不过在垂钓草鱼的过程中,早中晚三个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垂钓技巧。夏季钓草鱼之早晨夏季的清晨是一个垂钓草鱼的好时机,这个时候草鱼们往往会从深水区来到岸边觅食,往往也能发现和钓获野生草鱼。水中的鱼儿们往往会出现上浮的情况,草料嫩芽、南瓜叶、商品饵料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稳妥地将草鱼钓获上岸。因为草鱼喜欢将食物叼着边走边吃,
- 下一篇
夏季用蚯蚓钓鱼,这3个细节点要把握,渔获满满并不难
那我们在夏季使用蚯蚓钓鱼的过程,1、保持蚯蚓的活性在我们使用蚯蚓钓鱼的过程中,若蚯蚓在入水后仍能保持活动摇曳的动作,这样活动的钓饵自然能对鱼类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平时没有用完的蚯蚓,这样便能让蚯蚓较长时间的保持鲜活。2、蚯蚓的悬挂方式考虑到蚯蚓的个头体型往往不会是统一大小的,a、在面对体型较小的蚯蚓时,b、当蚯蚓的个头较为适中时,我们可以将鱼钩从蚯蚓的头部刺入然后将鱼钩藏于蚯蚓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