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钓鲫鱼,巧用蘸饵出奇制胜,诱钓结合让鲫鱼争相抢食
鲫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种,在国内的大江南北皆有分布,其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因此在各种水域环境中,也总能发现鲫鱼们的身影。对于不少钓鱼人来说,鲫鱼即是他们初次接触钓鱼时的首个目标鱼,也是掌握一定垂钓技巧后最常钓的一种鱼。但随着钓鱼这项户外运动的日渐流行,喜欢钓鱼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再加上环境的变化,以至于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人比鱼多”的尴尬局面。对于众多的钓鱼人来说,垂钓时能钓有所获才是大家追求的,但随着野钓资源的减少,不少钓鱼人为了更好地享受到垂钓的乐趣,于是便从野钓转为了去黑坑中垂钓。 黑坑的种类其实是相对较多的,但鲫鱼坑应该是不少垂钓者的选择,因为在他们心中,鲫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种,相比起黑坑中的其他鱼,鲫鱼也相对更容易被钓获。但在实际的垂钓过中,想要成功地将黑坑中的鱼儿们钓获上岸,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正式施钓前,对黑坑中鲫鱼们的行为特征有所了解,往往更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渔获成绩。以下几点,便是黑坑中鲫鱼的不同之处: 1、个头体型不同:相比于野生鲫鱼,黑坑中的鲫鱼往往是从鱼塘中购买投放的,故而黑坑中鲫鱼们的体型相对较大且较为匀称,故而我们在施钓的过程中,也能更为直接精准地配置大小合适的钓钩和线组。 2、索食偏好不同:对于黑坑中的鲫鱼们而言,它们常以鱼饲料为食,故而在进食偏好上更偏爱鱼饲料,同时在进食习性上,甚至有的鲫鱼已经对鱼饲料入水时发出的声音形成了一定的条件反射,当听到这种声音时,它们便会生出较强的进食欲。 3、吞饵方式不同:黑坑中长期有人施钓,故而黑坑中的食物来源是较为充足的,故而黑坑中的鲫鱼们不像野生鲫鱼那样,对食物有着迫切的需求。故而它们在进食时,往往不会猛地将食物吞入,而是表现出一种“爱吃不吃”的状态,在吸食食物时往往较弱或较慢。 综上所述: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也造就了黑坑中鲫鱼们独特的生理特性,当我们在正式施钓时,及时地调整钓技钓法,更具针对性的垂钓往往更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渔获成绩。但在小编看来,在黑坑中垂钓鲫鱼时,除了调整钓技钓法外,有效地提升聚鱼率才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上鱼率。故而,我们在施钓的过程中,把握好钓饵的使用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黑坑中鲫鱼的习性表现 对于生活在黑坑中的鲫鱼们来说,除了环境造就的习性特征外,“回鱼”则是黑坑垂钓的又一特色。当黑坑中的鲫鱼们反复被钓起,又被放回黑坑中时,它们对垂钓者常用的钓饵也生出了一定的戒备心。加上黑坑中的食物较为充沛,故而鲫鱼们在吞食钓饵时,往往会更为的胆小谨慎,故而会有着吃口弱、吃口轻的表现。 黑坑垂钓的“特色” 想必不少钓鱼人从野钓转为黑坑垂钓时,都曾试想过能在黑坑成功地钓获诸多鱼儿,让自己好好享受一下垂钓带来的乐趣。但当我们实际接触黑坑时,却发现黑坑跟我们多数人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国内各个区域大小不同的黑坑,其实都有着不同的“规矩”。 一般来说,我们在黑坑垂钓时,鱼塘塘主都会先购买鱼儿投放,并且收取垂钓者一定的门票费用,这个费用跟投放的鱼种和投放的数量有关。再者便是垂钓者们钓获上岸的鱼儿,塘主一般会出钱回购后再放于黑坑中,这样一来二去的,也就使得黑坑中的鱼儿们越发地狡猾,变相地提升了我们垂钓的难度。 再者,在黑坑施钓时,往往还会限制我们使用的鱼竿长度、不能打窝,不能以活饵施钓等,这些看似公平的规则,其实是在给我们的垂钓施加无形的压力。对于我们垂钓者而言,想要在黑坑中成功钓获大量的鱼儿,那么掌握好鱼儿们的生理特性是极为关键的。 蘸饵的构成及特性 蘸饵其实就是以黏糊状或细粉末状的添加剂为基础,再利用其黏度沾取其他的颗粒用于施钓,主要由“饵芯”和“颗粒”组成。其中饵芯有着较强的附钩能力,同时也兼具粘度,能有效地将颗粒粘住,使其成功地附着在钓钩上,但在入水后,饵芯外围的颗粒则会逐步散落,有着较为理想的诱鱼和留鱼效果。 蘸饵在黑坑钓鲫鱼时的应用 我们在黑坑中施钓时,塘主一般都会禁止单独打窝,其主要原因在于黑坑换水较为麻烦,若大家都打窝诱鱼往往会造成坑中残留较多的食物,故而导致塘中水质变差,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垂钓。对于我们垂钓者而言,此时不妨进行自我调整,以求在不单独打窝的情况下,取得较为理想的诱鱼效果。 1、蘸粉的选用 “蘸饵钓法”在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称呼,一般被称为:摇一摇、胶粘米、一点红等,虽在用法上有所不同,但也大同小异,根据外围颗粒的不同,我们选择的蘸粉饵也有所不同,例如比如蚯蚓蘸粉、空钩胶沾酒米等。蘸粉也可自行制作,蚕豆粉、黄豆粉、芝麻粉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2、颗粒的选用 我们平常垂钓鲫鱼时,常以小米、酒米、玉米糁等打窝诱鱼,故而我们在以蘸饵钓法施钓时,外围的颗粒也不妨以小米、酒米或者玉米糁等为主,或者一些小型的颗粒饲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当我们把握好鲫鱼们食性特点的时,往往更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渔获成绩。 3、蘸饵的使用 当我们以蘸饵施钓时,往往需要先准备3个空杯子,跟着再分别装入清水、蘸粉和颗粒,使用的顺序则是先将钓钩放入清水中,再放入蘸粉中,再放入清水中,接着放入颗粒中,在放入蘸粉和颗粒中时,若我们晃荡杯子往往更利于我们蘸取更多的成分,利于最终的施钓。 小结:在面对黑坑禁止打窝的情况时,以“蘸饵钓法”施钓时往往利于我们成功“破局”,以钓的方式实现打窝的目的,对于我们垂钓者而言,当窝点中有足够的食物来吸引鲫鱼们时,自然有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渔获成绩。 蘸饵在黑坑施钓时的表现 相比于其他常用的钓饵,蘸饵显得略微新奇,同时在形态上也有所不同,故而在针对黑坑鲫鱼施钓时,往往能有着出奇制胜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渔获成绩。 1、快速诱鱼 蘸饵由饵芯和颗粒构成,当蘸饵入水后饵芯会产生雾化效果,同时颗粒也会逐步散落,从而在我们施钓的窝点中形成了一个“食物带”,其作用与平常投放窝料的效果类似,从而达到更为快速的诱鱼效果。同时蘸饵在入水时,颗粒散落的声音与鱼饲料落水的声音相似,从而激发鲫鱼们的进食积极性,使得它们闻声而动,朝着我们的窝点中聚集。 2、有效留鱼 当蘸饵落入窝点后,饵芯往往会先雾化开来,但蘸饵外围的颗粒则会散落到窝点中,当鲫鱼们在窝点中停留吞食这些颗粒时,蘸饵持续留鱼的效果自然也就发挥了出来。 3、持续聚鱼 在施钓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保持一定的频率持续抛竿施钓,此时窝点中也有了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故而能起到持续诱鱼聚鱼的效果。当窝点中的鲫鱼们越聚越多时,我们的垂钓上鱼率自然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上鱼的概率越来越大。 小结:我们以蘸饵施钓时,钓饵在入水后逐步雾化散落,从而在窝点中形成雾化带的同时也会散落较多的颗粒食物,在提升诱鱼效果的同时也能达到留鱼聚鱼的目的。对于我们施钓者而言,当窝点中有源源不断的鲫鱼涌进时,对于提升我们最终的上鱼率,自然是相对有利的。 关于以蘸饵在黑坑钓鲫鱼的总结 常言道“环境造就鱼”,对于这些在黑坑中生活的鲫鱼们来说,它们会有着目前的这种习性特征,跟环境是脱不了干系的。对于我们垂钓者而言,在施钓的过程中把握鲫鱼们的特征表现,选用更具针对性的方式施钓时,往往更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渔获成绩。 当我们以蘸饵的方式施钓时,合理地选用饵芯和颗粒时,则有利于保障我们钓饵取得较为稳妥的诱鱼聚鱼效果,当窝点中聚集的鲫鱼数量较多较为密集时,自然更利于提升我们最终的上鱼率。 “垂钓之趣,境界不同,品味相异。”希望小编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到大家,我是野钓,一名有着多年垂钓经验的钓鱼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共探垂钓之趣。 |
- 上一篇
挨着水草钓鱼的3大原则,选对了大鱼成群,选错了只有当“空军”
但凡有水草的地方都更容易钓到鱼。虽然有水草的地方相对容易积累食物,但有水草的地方却不一定适合鱼儿聚集,我们在挨着有水草的水域垂钓时。若作钓周围的漂浮植物或水草较为稀少时。那么我们最好能在水草相对密集的区域下竿垂钓,那我们则最好选择在水草相对稀少的水域环境中下竿垂钓,这是因为当某个水域环境中的水草较为密集时,我们不妨将钓位选择在水草相对较少的地方,当施钓水域的水草离岸边比较近时,
- 下一篇
想钓野生大草鱼,巧用蚂蚱出奇制胜,诱钓结合让草鱼“欲罢不能”
往往能发现一些体型硕大的草鱼。对于生活在自然水域中的草鱼们来说,故而野生草鱼们还会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在自然水域中生长的草鱼们,把握好草鱼们的进食特性是较为关键的,我们也时常能发现在水中巡游的草鱼,若草籽、谷物或一些落入水中的水果等相对较多时,蚂蚱垂钓草鱼的外在因素相比于其他钓饵。因此当我们以蚂蚱作为钓饵垂钓野生草鱼时,草鱼们往往会选择加大自身巡游的范围,水域中的食物含有量也存在多与少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