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为什么在民间又被称为“孝鱼”?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崇拜心理,有不同的崇拜对象。有的是迷信的,但也不尽然。迷信或还是迷信,都怀有很神秘的色彩。 就比如说钓鱼人再熟悉不过的黑鱼,这种常见的淡水鱼学名叫乌鳢。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孝鱼。而且一般人不准吃孝鱼,只有老年妇人才能配得上吃这种鱼。它为什么又叫孝鱼呢,它孝在哪里呢?这还得从黑鱼小的时候说起。 这是长辈们留下来的传说。黑鱼在孵化过程中,很少进食,特别是母鱼比较明显。母鱼产卵下崽后,身体逐渐瘦弱,视力不佳,像老年人的青光眼,看不见食物,老是张着大嘴喝水或喘气,一部分幼鱼心疼母亲,会主动游到母鱼的嘴里,牺牲自己,甘当供品,成为娘的食物,报答其养育之恩。其情可赞,感人至深,故称黑鱼为“孝鱼”。直到现在,在一些地方,给老人祝寿时会进献一条大黑鱼,以此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孝顺。 那么科学的解释呢?这其实是黑鱼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护子这一能力。但黑鱼并不会失明,鱼宝宝也不会反哺黑鱼妈妈。很多鱼遇到危险时,亲鱼会张开大口让幼鱼藏进去,黑鱼也是这习性。过去的人没有科学知识,直观地理解这个现象。看到小鱼扑进母口,以为小鱼以身饲母了,故有孝鱼之名。 其实如果他们有水下摄影机,很快就能发现,吞进口的小鱼不久就会出来。这类说法就像围城中方老爷子认为多食麻油可以顺产是一样的。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都是生物繁衍成长的自然现象。但我们更愿意理解和接受的是“孝鱼”这一美丽传说。 很多钓鱼人也正是利用黑鱼爱子如命,对其卵与幼鱼十分爱护,用一切力量加以保护的特性对其进行垂钓,并把这种方法叫做钓“黄窝”。 一般是在初夏季节。抓住黑鱼护卵的特点,较易钓到。取一条活小泥鳅,钩尖由泥鳅脊部穿过,用钓竿将钩有节奏地朝“黄窝”轻点水面。泥鳅的活动必然激怒黑鱼,从而扑向前去吞食。雄鱼为保护鱼卵,咬住鱼饵,钓鱼人顺势将其拽出。此时雌鱼恋子不会逃走,稍息片刻再下钩,雌鱼又挺身而出,继续保护鱼卵或幼鱼,真可以说是前仆后继,壮烈之至。 说到此,我认为黑鱼爱子之情,令人动容,想到此,倒真觉得不该钓它。但是钓鱼从来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鱼类的痛苦之上的。奈何! |
- 上一篇
原来鲮鱼要这样钓,两小时狂拉三条大家伙
鲮鱼大小与鲫鱼相近,生活习性也与鲫鱼相似,喜欢流水、活水,春季常常群集于浅滩晒阳嬉戏,由于广东的池塘和水库及野河里有大量的鲮鱼,除了最冷的1、2个月难钓之外,很多人都认为钓鲮鱼很难,只要你抓住鲮鱼的习性就基本解决问题啦!远处水中的大鱼搅动的水花让我有点激动。一包草鱼商品饵 蒜香窝饵 少许氨基酸 牛栏山二锅头一两 少许面粉增加黏度,因为不想小鱼来闹。饵料不对胃口?鱼来了!鱼线就弹了回来。
- 下一篇
2019年开竿钓,全是奶鲫有4斤多,放生又觉得可惜
小时候岸上钓鱼,水里捞虾,前年放干水修坝,于是约上两位钓友一早就跑在探钓的路上。想象水中的精灵等待着我,醒饵之际掰一块饵料加一点酒米抛入窝点打窝子,醒好饵之后开始抛竿作钓,鲫鱼美眉不知道藏到什么地方去了,我赶紧拿出蚯蚓盒,抛竿入水,抬杆中鱼,看来鲫鱼美眉喜欢吃红蚯蚓。继续一钩红蚯蚓,一钩饵料施钓,鲫鱼妹妹也不甘落后了,还不时钓上来嘴小的小鰟皮,或者小奶鲫双飞,我真的还好久没这样钓过鱼了。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