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夏钓潭”,按科学方法解析这个“潭”应该是多深?
夏季钓鱼要钓潭,是过去传下来的谚语,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潭到底应该为多深才符合实际呢?特别是有的大水库,深浅的差别很大,最深的地方有十几米、二三十米的,甚至还有更深的。因此,钓大鱼到底该钓多深才更容易守到大鱼,一直是困惑许多钓友的难题。 其实在夏季,我们按照水越浅,溶氧量越高,水越深,溶氧量越低的规律;按照水越浅水温越高,水越深水温越低的规律;按照鱼在水中能够承受最低溶氧量极限的规律;按照鱼耐高温和耐低温极限的规律。把这些规律综合起来一并考虑,就会得出夏季,在水域哪一个深度最适合大鱼的栖息和生存,那么这个水层一定是大鱼栖息和活动时间最长的。也就是我们需要打窝守钓的深度。 先说水中溶氧含量,我们地球大多数地区的淡水水域的溶氧含量在5至10mg/L,冬春季偏高,夏季偏低。秋季也保持不低的水平。夏季水面表层由于风的作用常处于动态,溶氧量也不算太低,一般估值有3到5mg/L,深水10米左右的地方约2到3mg/L。 也就是说,假设水面表面含氧量是5mg/L,10米水底含氧量是2mg/L的话,从水面表层不断加深到10米的水底,溶氧量是递减的。 这些数据,很枯燥,不好理解,把鱼和水中溶氧量的关系引进来就好理解了。比如,一般鲤鱼、草鱼、鲫鱼等淡水鱼,在溶氧量5—8mg/L之间活跃度最高。溶氧量在1mg/L左右时,属于严重缺氧状态,到了0.4mg/L左右时就会死亡。 我们再引入一个水温和鱼的关系。在夏季,水温是随着水层的不断加深而递减的,也就是越深的水层水温越低。一般常见的淡水鱼普遍适合的水温在20度上下。低于10度或者高于30度,鱼的活跃度都会降低。 正因为有溶氧量和水温的影响,鱼会找到一个溶氧量,水温两者兼顾,都能接受的水层。 因此,在夏季,虽然浅水处溶氧量最高,适合鱼的需要,但水温也高,却不适合鱼的需要,那就往深水找,到10米处,水温,肯定比浅水更适合鱼的需要了,但含氧量却降到了2mg/L左右,又非常不适合鱼的需要了。甚至很不适应,鱼会很难受。所以只能往上找适合的水层。我们看看5米左右的水层溶氧量的估值会是多少呢?水面表层是5mg/L,10米水底层是2mg/L左右,两个数取中间值,5米的水深,溶氧量大体在3.5mg/L。这个幅度的溶氧量是鱼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大鱼,比小鱼可以承受更低一些的溶氧量。只要保持3mg/L的溶氧量都可以正常活动和生存。 同时,再看5米左右水深的水温,虽然这里没有具体数据,但估值也会比浅水低不少,应该会在鱼的承受范围内。 因此,溶氧量和水温,在5米左右的水层,找到了适合大鱼在溶氧量和水温两者兼顾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适合大鱼生存的水下环境。 既然如此,在4米到6米之间的水层,一定是大鱼在夏季经常呆的水层,因此我们在夏季钓大鱼,把窝子做在这个深度,就一定是最有可能聚到鱼和钓到鱼的水层。 其实,通过钓鱼人长期实战,在5米左右的水深钓到大鱼的案例很多,这也就反证了我们分析的,适合钓大鱼的这个5米上下的水深,是合理的,科学的。 以上说的是夏季和初秋季,其它的季节,不同水深的溶氧量和水温是不同的,所以,鱼所在的水层也就不同了,需要另作分析。 |
- 上一篇
秋季,是不同鱼种活跃度转换的季节,别浪费了钓鱼的黄金季节
持续的高温给钓鱼人造成了两个困惑,一个是天气太热出门钓鱼着实遭罪;不过说鱼难钓是笼而统之的说法,这类鱼是最好钓的时段了。钓鱼人盼望的秋钓鱼季黄金季节掰着指头数,这个气温不仅仅是人感到秋高气爽的安逸,水温也给鱼类带来舒适的感觉,鱼的活跃度和觅食欲望大大增强。也是鱼类不同鱼种活跃度开始转换的季节。经过几个月难以忍受的高温缺氧的日子以后,被称为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在整个秋季不同鱼种活跃程度、觅食欲望。
- 下一篇
挂钩麦粒,最容易上鱼的三种方法,从此你会爱上用麦粒钓鱼
麦粒钓鱼有点像玉米粒钓鱼,喜欢用麦粒钓鱼的钓友,而另一部分钓友尝试用麦粒钓鱼却总是落得个空军的尴尬结果,钓到鱼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方法更多的时候是鱼获廖廖,自然会对麦粒钓鱼产生怀疑。前几年用麦粒钓鱼的钓友很少,用麦粒钓鱼的钓友是越来越多了,甚至成了用麦粒钓鱼的高手。前两年我就没有少发关于麦粒钓鱼方法的视频,使他们学会和掌握了麦粒钓鱼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分享给还在怀疑麦粒钓鱼效果的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