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谚语“夏钓潭”,按科学方法解析这个“潭”应该是多深?

钓鱼知识游钓行2023-06-07279

夏季钓鱼要钓潭,是过去传下来的谚语,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潭到底应该为多深才符合实际呢?特别是有的大水库,深浅的差别很大,最深的地方有十几米、二三十米的,甚至还有更深的。因此,钓大鱼到底该钓多深才更容易守到大鱼,一直是困惑许多钓友的难题。

其实在夏季,我们按照水越浅,溶氧量越高,水越深,溶氧量越低的规律;按照水越浅水温越高,水越深水温越低的规律;按照鱼在水中能够承受最低溶氧量极限的规律;按照鱼耐高温和耐低温极限的规律。把这些规律综合起来一并考虑,就会得出夏季,在水域哪一个深度最适合大鱼的栖息和生存,那么这个水层一定是大鱼栖息和活动时间最长的。也就是我们需要打窝守钓的深度。

先说水中溶氧含量,我们地球大多数地区的淡水水域的溶氧含量在5至10mg/L,冬春季偏高,夏季偏低。秋季也保持不低的水平。夏季水面表层由于风的作用常处于动态,溶氧量也不算太低,一般估值有3到5mg/L,深水10米左右的地方约2到3mg/L。

也就是说,假设水面表面含氧量是5mg/L,10米水底含氧量是2mg/L的话,从水面表层不断加深到10米的水底,溶氧量是递减的。

这些数据,很枯燥,不好理解,把鱼和水中溶氧量的关系引进来就好理解了。比如,一般鲤鱼、草鱼、鲫鱼等淡水鱼,在溶氧量5—8mg/L之间活跃度最高。溶氧量在1mg/L左右时,属于严重缺氧状态,到了0.4mg/L左右时就会死亡。

我们再引入一个水温和鱼的关系。在夏季,水温是随着水层的不断加深而递减的,也就是越深的水层水温越低。一般常见的淡水鱼普遍适合的水温在20度上下。低于10度或者高于30度,鱼的活跃度都会降低。

网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