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鲫鱼时,为啥老年组干不过青年组?
鲫鱼是比较常见的鱼种,很多人喜欢把鲫鱼作为目标鱼,但是在垂钓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即老年组明显干不过青年组。 要是钓鲤鱼草鱼等鱼种,老年组有优势,但是一旦坐在一起钓鲫鱼,年龄大的基本不会赢。 我分析一下,觉得原因在于年纪大的钓友过于相信自己钓鲤鱼、草鱼的经验,以至于钓鲫鱼和钓鲤鱼的区别仅在于钓组的粗细上。 其他的技术节点我先不说,单说钓鲤鱼、草鱼的换饵频率和窝料的关系就不适合钓鲫鱼。 钓鱼都要打窝子,这已然如同鱼竿一般不可或缺了。 那么,打完窝子就要慢慢地充满耐心地等着鲫鱼过来?这就错了。 并不是钓鲫鱼没必要打窝子,而是钓鲫鱼绝不能像钓鲤鱼那样过于依赖窝子,在我们常钓的对象鱼中,钓鲫鱼最能体现出诱钓结合的重要性。 诱得到位了,在水库不打窝子一样能很好地钓鲫鱼,关键在于鱼饵的状态和换饵的频率。 我在水库用手竿钓鲫鱼从来不打窝子,不论哪个季节,但是我的收获总能令自己满意。 我的钓法就是现在年轻人都掌握得比较好的钓法——雾化状态恰到好处的面饵配合稳定的换饵频率,即靠鱼钩带饵,一竿一竿地把窝子抽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一天,其实也挺难的。 在这里,我要和那些老年组的老钓友们解释一下,抽窝子为什么比打窝子后单纯地等鱼上钩的上鱼率要高。 在水库不打窝子一样能很好地钓鲫鱼,关键在于鱼饵的状态和换饵的频率。 打窝子就是为了诱鱼。 抽窝子时,每一竿都带着两小粒鱼饵,换饵后这两粒鱼饵就留在了窝内,也起到诱鱼的作用。 表面看来,窝料的饵团量大,目标也大,容易被鱼发现。如同大地里的一个南瓜和一株草莓,肯定是南瓜更容易被发现。 南瓜就好比窝料团,草莓就相当于鱼饵。 窝料团覆盖的面积更大,被鱼发现的机会就更多,诱惑效果应该会更好。这是老钓友的理解,看起来没毛病。 不过,他们可能忽略了鲫鱼食量很小这一细节。 鲫鱼在窝料上嘬上几口可能就饱了,另外,覆盖面积大就意味着食物分散,面对分散的食物,鱼嘬几口就走了。 上述两种情况一旦变成现实,被诱来的鲫鱼就算较多,钓饵被发现的几率又能有多大? 相较来说,用竿子抽出来的窝子就不存在上述劣势。 抽窝抛竿时,钓组的落点更准,这是很基础的东西,不用细说。 别小看了每一竿带进去的两小粒鱼饵,它们虽小,但落点集中。 被诱过来的鱼实际上就被诱到了固定的落点上,因此更容易发现钓饵。 说到这里,老年组的钓友会提问:被诱过来的鲫鱼难道不会吃那些散落的钓饵吗?我的回答是不会,因为换饵时那些被抖落到窝内的饵料完全是呈雾状存在的,并不是实体。 就像我们闻到炖肉的味道,很诱人,但是靠闻味是不能饱人的。 而钩上的钓饵却是唯一的实体,进窝的鱼哪怕不多也很容易咬钩。 钓鲫鱼时,抽窝子比打窝子后单纯地等鱼上钩的上鱼率要高 还有,打窝的量、补窝的量,以及补窝周期不好把握。 从打窝开始说,窝料投进去后不久鱼就会进窝,但是浮标依旧安静。 就像我刚说的那样,鲫鱼或其他进窝的各种鱼类都会被更醒目的窝料吸引,然后它们纷纷进食,窝料会渐渐减少,这时钓饵才可能被发现,进而出现标相,其中以小鱼闹钩居多,这是正常现象。 然后小鱼越闹越厉害,这说明窝料已经少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消失殆尽了。 窝子里到底还有没有窝料,还有多少,这很难判断;补不补窝?补多少,也是个难题。 补得多了,浮标会立刻安静下来,闹钩最凶的小杂鱼都不闹钩了,是不是鲫鱼吃到钓饵的机会也同样小?补得少呢?这倒是个办法,但是具体的量又是多少?下次补窝又是什么时候? 这些都无法精确把握,无法精确把握就不能有效提高上鱼率,就会耽误宝贵的时间。 换饵频率稳定,上鱼的频率通常也是有很强的节奏感的,虽然会出现“爆连”的现象,但总体还是稳定的。 因为诱饵虽小,却源源不断,这个源源不断的诱惑会转换成持续的上鱼节奏,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关于恰到好处的鱼饵状态。 很多人对于鱼饵的状态感到懵懵懂懂,他们只知道最佳的诱鱼状态,却忽略了最佳的使用状态。实际上,鱼饵的最佳使用状态才是恰到好处的状态。 打比方说,在家中做试验,一款鱼饵开好后,其雾化速度和附钩性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应该就是所谓的最佳雾化状态。 但是,请别忽略了实战,在实际钓鱼的时候,不论是野钓还是黑坑,总会有外部干扰,小杂鱼就是最值得注意的。 家中试验得到的最理想的状态,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外力干扰后,还会是最佳状态吗?不是了。 最佳的使用状态才是最适应鱼情的状态,它可以突破小杂鱼的围追堵截,让钓饵安全落底(或者到达预定水层)并且保留一定时间,这才是最佳的使用状态。 理论上的最佳状态,未必是使用上的最佳状态。 若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换饵频率,那么上鱼的频率通常也是有很强的节奏感的 关于换饵的频率。换饵频率不完全是机械的(最慢也不要超过5分钟,这是最慢的极限),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口,所以换饵是机械的和枯燥的,但是随着有鱼进窝,标相出现(包括小杂鱼制造的标相),人就会提竿。 这时,机械的换饵频率就会被打破,变得抑扬顿挫、时快时慢,人也不再枯燥。 这时,我们要克服的不是最初的枯燥情绪,而是在寻找标相规律的时候该提竿就提竿,绝不能因为空竿多而手懒。 这样坚持钓下去,目标鱼就来了。关键是要有耐心。 还有一种取巧的办法,并不足取。 有的人在完成调钓之后,会用鱼竿带几团大饵抛到钓点,认为这样可以加快诱鱼的速度。 我以前也这样做,但是效果不理想。 因为调钓后只有挂上标准大小的鱼饵,整个钓组的浮力和重量才是平衡的,饵团加大后钓组重量增加,这个平衡被打破,浮标会没入水中,也就是说,这两团大钓饵的落点并不是垂钓时的落点,即使有鱼被诱来,也和施钓时的钓饵存在距离。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挂上标准大小的鱼饵,在浮标到位后就提竿,连续拉上三五竿就可以正常垂钓了。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