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鳙为什么经常脱钩跑鱼?钓鲢鳙时脱钩跑鱼的5个原因
提竿心欢喜,却是脱钩鱼。在垂钓各种淡水鱼时,最容易脱钩的鱼非鲢鳙莫属了,所以鲢鳙又被钓友们戏称为专业脱钩鱼。鲢鳙属于经济鱼类,它们的个体大,经济价值高,脱钩跑鱼的损失较大。那么,钓鲢鳙为什么经常脱钩跑鱼?下面,我们来讲下钓鲢鳙时脱钩跑鱼的5个原因,希望钓友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降低脱钩跑鱼率。 一、水层不对。鲢鳙属于中上层鱼类,主要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和觅食,钓鲢鳙需要找准水层。打个比方,如果鲢鳙集中在2米深的水层,而你垂钓2.5米深的水层,鲢鳙就会经常蹭到鱼线,鱼漂出现各种动作,提竿时就会经常锚到鱼的身体,就会造成脱钩跑鱼。遇到这种情况很好应对,只要调整鱼漂的位置,找准鱼层垂钓就可以了。 二、子线过长。使用手竿钓鲢鳙时,往往都是以钓浮为主,上钩挂饵,下钩空钩,上钩的鱼饵产生雾化,缓缓向下流淌,鲢鳙则在下方喝汤,实际上是用密集的鳃耙在滤食鱼饵。如果子线过长,不挂饵的下钩在水中的摆动幅度大,两条子线分开了,就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鲢鳙在吸饵时吸不到下钩,但是提竿却容易锚到鱼,造成脱钩跑鱼。所以,钓鲢鳙的子线不宜太长,60厘米子线对折即可。 三、钩距过大。钓鲢鳙的钩距很重要,我们刚说过,上钩挂饵,下钩空钩钓鱼,鲢鳙在吸上钩鱼饵流下来的饵料雾化汤时,刚好吸到下钩最合适的。所以,钓鲢鳙的钩距一般是6~8厘米,如果钩距太大,鲢鳙吃饵时,下钩在鱼嘴的下方,吸不到鱼钩,提竿时却容易锚到鱼,结果还是脱钩跑鱼。 四、鱼钩太小。鲢鳙的个体巨大,中鱼以后在水中的冲击力很强,如果使用的鱼钩太小,刺鱼较薄,就很容易把鱼嘴或者鱼唇拉豁开,导致脱钩跑鱼。所以,在钓鲢鳙时要使用稍微大一点的粗条鱼钩,以防止脱钩跑鱼。
五、鱼饵难吃。钓鲢鳙时的诱鱼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饵料的雾化效果,二是饵料的气味,鲢鳙能够被吸引到窝子里,说明饵料的雾化和气味都没问题。但是,鲢鳙在吃饵时,开口幅度的大小和鱼饵的口感有直接关系,鱼饵的口感越好,鲢鳙开口幅度越大,吃饵越猛。如果鱼饵的口感不好,鲢鳙的开口幅度小,很难把鱼钩吸入口中,鱼漂有动作,提竿却打不到,或者是锚到鱼嘴外部,导致脱钩。鲢鳙喜欢吃酸甜口感的食物,可以在鱼饵中添加少量的馥郁香果酸和馥郁香果糖,具有舒适的酸味和甜味,能够大幅提高鱼饵的适口性,增加鲢鳙的开口幅度,效果十分显著。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