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渔民在红水河捕获一条“怪鱼”,嘴巴又尖又长,疑似长江白鲟
鲟鱼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是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鲟鱼的品种很多,因地域的不同,有中华鲟、中国鲟、鳇鱼、苦腊子、鳣等名称,这些鲟鱼当中,大家听得较多的,应该是黑龙江流域的鳇鱼,以及长江里的中华鲟。 其实,长江里曾经生存着另一种鲟鱼,叫长江白鲟,在中国古代,白鲟还不叫“白鲟”,而是被称为“鲔”,白鲟主要分布在,宜宾至长江口的长江干支流中,在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曾发现过,长江白鲟是中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 流经广西的乐业、天峨、南丹、东兰等9个县(区、自治县) ,终点在象州的迅猛如电,有“水中老虎”之名。 长江白鲟是、硬骨鱼纲、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的鱼类,体长可达到2至3米,体重为200至300公斤,蕞大的体长可达7.5米,重达1000公斤。长江白鲟还有多个别名,它的吻部又尖又长,像一把箭,被称为“箭鱼”。它行动起来非常灵活,像龙象一样敏捷,被称为“象鱼”。它的身体如琵琶,一个“梨”形,故又被称为“琵琶”鱼。 长江白鲟就像一位”侠客“,行走在江河流域中,一日之内可巡游上百里,它可以顺流而下,也可以逆流而上。巡游的途中,肚子饿了,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发现了一只长江白鲟,但它并不健康,而是“身负重伤”,它的头部和腹部,有两处比较致命的伤口。而且那是一只母白鲟,腹有有卵,当时的相关科学研究人员和团队,立即对它展开施救,意外把它救活了,对它进行短暂的人工养殖后,待它伤势好得差不多了,研究人员就在它的头上,装了定位,然后把它放归长江。 都是一样的结果,没有发现野生的白鲟存在,只能无奈接受白鲟灭绝的事实。没想到,人类刚发现并救起长江白鲟,放归长江并追踪白鲟,这样难得的缘分却如此的短暂。 白鲟 1984年至1993年间,危起伟专家(曾任),救护过4尾被困的白鲟,但仅一尾成功救活后放回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