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买渔具总那么“抠门”?老年钓友到底有没有钱?
经营渔具店多年,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老年钓友到底有没有钱?按说奋斗了一辈子了,应该积攒了不少积蓄了?为啥好多人买渔具总那么“抠门”? 老年钓友到底有没有钱?按道理来说,退休后的老年人总会有些许积蓄的,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老大爷年轻时打工也好,种地也罢,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无私投入到了下一代人身上。 到了退休年龄以后,有企事业编制的老人还好些,一个月最起码有几千元的收入(有的甚至比年轻人工资还高)。可那些没有编制的老人却只有农村养老保险,一个月能有几百元就不错了。 因此,在失去劳动能力以后,老年钓友的收入也是差别很大的。我们这里有一个退休老教师,一个月退休工资小一万,每次出门家里们都千叮咛万嘱咐。大家说他是他们全家的摇钱树,比儿子、儿媳两人赚的钱都多。 祖孙三代开车来陪老大爷买渔具,结果只买了一小包酒米我经营着一家渔具店,因为位置较偏,碰到的大部分老年钓友在钓鱼消费方面投入都比较少。一般就是拿盒蚯蚓、买包牛B鲫自己泡小米,然后用根便宜的鱼竿去野钓。 前两天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开着车带着儿子和老父亲一起进店来买渔具。进门后,儿子和孙子比较 腼腆,站在一边等老大爷选渔具。 老大爷径直走一到了货架跟前,仔细打量着每一款饵料的价格。足足占了十来分钟,最终选择了一包两块五毛钱的牛B米。 后来,他看中了一款地插。因为上面没有标注价格,他就问我多少钱一支。我帮他拿了一支,随口告诉他五块钱。他的表情告诉我应该是相中了,可思考了片刻还是重新递到了我的手里。嘴里说了声:还行,下次再拿吧。 之后他就拿着那一包酒米到柜台打包了。结账的时候,儿子抢先掏出了手机扫码,还一个劲儿地询问父亲:怎么就拿这么点东西,多拿点不行吗? 老大爷笑着说:够了,我还不知道多长时间钓一次,拿多了浪费。可能是他的儿子不了解钓鱼,就匆匆扫码付钱带着父亲和儿子上车离开了。 作为钓鱼人,我知道,那一包酒米最多也就用两次。让我这种下手重的,估计一次一包都不够。老大爷虽然坐着轿车来的,却只买了一包酒米,这一包饵料恐怕连儿子来回跑一趟的油钱都不够。其实我一眼就看出来了,老大爷舍不得让儿子花钱而已。 儿子给父亲买了根镰刀杆,果断遭老大爷退货无独有偶,我一钓鱼哥们突然匆匆跑到了店里,问我有没有那种镰刀竿。他说他父亲这两天一直在家里手工制作镰刀竿。费了一天的功夫,用老式鱼竿制作了一个,可惜那根鱼竿太软,装上镰刀一割草就拔节了,现在收都收不回了。 费那大劲儿,结果还制作出了一个失败品,现在他父亲还在闷头大汗地在琢磨呢,甚至连中午饭都没吃。 做儿子的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朋友直接让我给他拿了一款六米长的镰刀竿,付款后就直接送到父亲那里去了。 结果,过了两天,朋友又灰头土脸地把镰刀竿给拿了回来。他告诉我:老爷子死活没相中,就是非要自己做。说他就是不钓鱼也不会用这种镰刀竿,让我退回来。 这时,我才想起来,他父亲前几天曾经来店里问过这款竿的价格,在得知价格在五、六十块钱后,他又恋恋不舍地放下了。 前后对比我想了想,大概了解了老人的意思:小儿子还没成家,大儿子工作刚适应。虽然他稀罕这物件,可他怕儿子乱花钱啊。 补充我仔细回顾了一下,在我们渔具店消费金额较大的大部分为年轻人,哪怕他们收入再低,但特别舍得花钱。反而那些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年人包括退休金较高的老者却舍不得花钱买渔具。一方面可能与他们小时候穷怕了有关,更重要的是怕给下一代添麻烦,父爱如山,这未尝不是一种浓浓的父爱…… (原创: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