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如何选钓位?钓鱼时记住这三点,连竿爆护不是梦
在野钓环境中,由于地形复杂且鱼群分散,若未能精准选取钓位,即便是运用了顶级的窝料和饵料,也可能如同“酒香也怕巷子深”,终日难觅鱼影。本文将由超锅为大家解析如何高效地锁定合适的钓位,内容实用,值得点赞收藏,多加研读定有所得。 首要原则:野钓选址,尽可能规避老钓位。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钓手,很多人都偏好选择老钓位,因其长期受到垂钓者的青睐,形成了鱼类聚集觅食的习惯,理论上易于聚鱼。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如此,许多钓友前一天可能收获颇丰,次日再度垂钓时却可能颗粒无收。然而,并非所有老钓位都不值得选择,尤其是在整条河流仅有一段缓流区或少数几个回水湾的情况下,老钓位或许就成了最佳选项。但这还需结合当天的天气状况、温度变化、目标鱼种及水深等因素综合判断。 若想真正提升垂钓技巧,就不能贪图便捷,切勿懒于探索。抵达钓场后,切勿急于下竿,应主动向当地钓友咨询钓况,观察那些渔获较多的钓手,找出他们的钓位有何特别之处。总之,一味依赖就近原则和便利性并非明智之举。 第二项原则:遵循野钓选位的四大趋向法则。在自然环境中,鱼类生存所需的食源稀缺,因此,优良的钓位应具备长期稳定的食物供应,例如瓜果树下、水草丛生区、进水口和回水湾等地,常年有食物可供鱼类觅食,这正是符合鱼类的趋食特性。 同时,无论何种体型较大的鱼类,都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它们会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地点活动。因此,拥有障碍物遮蔽的区域,如乱石堆、倒伏树木和桥墩附近,由于环境僻静、隐蔽,恰好满足鱼类的安全性需求。 另外,鱼类作为冷血生物,对水温变化极其敏感,会随水温变迁迁徙至舒适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午后气温较高的时段,有人选择深水垂钓取得成效,有人则在岸边、树荫下也能有所斩获,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水温适宜,契合鱼类的趋温本能。综上所述,理解并掌握这四大趋向法则,将有助于钓手在野钓过程中精准定位,提高渔获效率。 在气温与水温高涨之际,水底的溶氧量相应减少,导致鱼儿可能上浮透气。然而,此时并非盲目选择钓浮,而是要转向浅水区域、下风口以及流动水域。水流的动态能有效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顺应鱼类的趋氧习性,选择这些地点垂钓会更有成效。 进一步谈到在开阔无明显结构的水域选择钓位时,若岸边有高坎,可选择在坎的两端进行垂钓;若岸坎高度适中,大约在2米左右,可直接在坎下较浅水域贴岸垂钓,此处水深约2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面对缺乏明显地形特点的水域,若找不到坎位,可参照以下原则:如有突出的桦尖地形,则首选桦尖处设钓;遇见湾子则垂钓湾内;若发现缓坡,则瞄准深浅交界点。由于水下情况不可直观感知,可通过探竿测量确定水底是否有坎、深坑等结构,一旦探测到此类地形,即可直接打窝垂钓。 概括为一句选位口诀:浅水处觅深钓点,深水区找浅滩,宽阔水域择狭窄处,狭窄之地则寻宽阔点,而对于宽度适中的区域,则选择中部位置作为钓点。以此原则灵活应对不同水域,提升野钓成果。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