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长江鲟又“自然产卵”了?这次我要泼一下冷水

钓鱼知识垂纶四海2024-04-19

长江鲟在时隔23年之后,首次实现自然产卵。

注:2023年的网页截图

毕竟,在一般人眼里,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到了2024年4月。“首次”。

注:2024年的网页截图

在此之前如果长时间不产卵,就无法正常繁殖,仅仅依靠人工增殖放流,是无法实现种群维持的。
(www.de62.com)

但我却高兴不起来!

在2022年7月份,长江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野外灭绝”。

过了一年多,长江鲟却又被两次宣布“自然产卵”,真的有这么神奇?

其实,“钓鱼佬”的身份虽然卑微,但却是对鱼类资源保护十分在意的一个群体,他们只想看真实结果。

根据公开的信息,在2023年,长江鲟所谓的“自然产卵”,是在不少人肯定心存疑问,这个还没有游泳池大的盒子,能代表长江复杂的自然环境吗?

说白了,就是人工模拟长江鲟天然水域所需产卵环境,再投放人工放生的鱼,通过一系列科技与狠活,促使它们去产卵。

这能叫“自然产卵”?

在危起伟看来,称其为“人工干预下的产卵”更为合适!

但不管这些人如何自嗨,我们只看真实的结果。

所谓的“长江鲟自然产卵”,到底是不是可持续的,或者是不是可复制的?并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回应大家的这些疑问。

在长江水域当中,已经不能自然产卵或者正在丧失产卵功能的鱼类,并不止长江鲟一种。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中华鲟,也已经几十年不再自然产卵了,需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来实现种群延续。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对于这些洄游性鱼类来说,产卵的过程就是一个洄游的旅程,如果不能洄游,产卵也就无从谈起。

一道道天堑,让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在目前来看,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一些鱼类对产卵环境要求较为严苛,水温、水体流速、溶氧量、酸碱度等指标都会影响它们的繁殖。

一旦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这些生存了几千年的古老生物,繁殖习性不可能很快就适应这种变化。

这些问题,不是一些人通过自嗨就能够解决的。

编者不是鱼类专家,只是一个“钓鱼佬”,关心长江鱼类资源保护的垂钓爱好者。希望那些鱼类保护工作者,能够真正让长江鲟、中华鲟等大型鱼类实现自然产卵,到时候再来狂欢也不迟。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