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入侵鱼,在南方水域繁衍40年成霸主,常被认错是草鱼
麦鲮这种鱼在南方地区,尤其是两广地区的渔民中非常普遍,他们对这种鱼非常熟悉。 麦鲮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它一旦上钩,给钓鱼人带来的快感足以令人肾上腺素飙升。 然而,讲到麦鲮,就不得不提它的替身误会——虽然它本身是鲮鱼,却因外形酷似草鱼,在一段时间内常被南方人误认。 这种误会,对麦鲮而言,可以说是演技满分的存在! 麦鲮虽为入侵物种,却因外观相似而被误认是草鱼,在南方疯狂繁衍。20世纪80年代,那是我国引进外来物种最为盛行的时代,也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黄金期。 在那时,为了推动渔业发展和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开始了大量引进外来物种的行动。像罗非鱼、麦鲮、埃及鲶、佛罗里达鳖等,现今在很多水域泛滥的物种,大多源自那个时期。 相较于其他引进的物种,麦鲮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它在最初的十几年间,由于被误认为草鱼而生活得相当自由。 麦鲮,全称麦瑞加拉鲮,源自印度洋沿岸,是一种亚热带鱼类。 麦鲮体形侧扁,背部呈青灰色,腹部为白色,各鳍的末端带有赤红色,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高等植物和有机残骸为食,具有很强的低氧耐受和疾病抵抗能力,能够适应各种水域,如江河、湖泊以及山塘和池塘。 麦鲮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公斤左右的雌鱼可以产卵达10万到15万粒。它们的生长速度也非常快,仅需一年便可从孵化长至500克,若食物充足,甚至能达到700克。成年的麦鲮最大可重达8000克。 在中国,麦鲮已经定居了40年,成为了珠江流域的霸主。 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珠江流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外来物种调查。 这次调查共采集了5867条鱼,其中外来物种就有927条,麦鲮以407条的数量成为其中的大头。 而通常被认为是入侵物种的罗非鱼,数量仅为360条。 珠江流域的外来物种调查显示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程度。 据南方许多钓鱼人表示,在钓鱼时,麦鲮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常见鱼类,尤其是北江、东江、西江等水域,麦鲮的数量名列前茅,是目前南方水域中最成功的入侵物种之一。 而且,由于麦鲮和草鱼外观极其相似,一开始很多人都误将其当作草鱼。 麦鲮为何能在珠江流域广泛分布?与其他外来物种一样,麦鲮只适合生活在南方的一些水域。北方的寒冷环境对它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低温会直接导致它们冻死。 实际上,麦鲮能够在南方的自然水域中繁衍的原因很多。 在80年代末,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成熟,这些外来物种因养殖成本低和高产率而在南方被广泛养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暴露出相关问题。如台风和洪灾等恶劣天气导致大量养殖的鱼类逃逸,这些逃逸的麦鲮便开始在野外扩散生长。就这样,经过40年的时间,麦鲮最终在南方水域成功繁衍生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麦鲮似乎也开始适应更低的温度,就像罗非鱼一样,现在在江浙闽等沿海城市也开始见到大量罗非鱼的身影。 关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许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美味可口、肉质细嫩且营养丰富,就不用担心它们泛滥成灾。 这种想法其实非常危险。在中国,似乎没有什么是吃不了的,只要是美味的,就不用担心它们的泛滥。 不过,罗非鱼尽管泛滥,但其肉质鲜美,基本没有肌间刺,被广泛食用。 然而,麦鲮则不同,像许多细鳞鱼一样,其肉质松散,刺多,很多南方人对此颇有微词。 尽管鲜食口感较差,但麦鲮腌制晒干后风味独特。 虽然麦鲮外观类似草鱼,但一旦被识破,就会令人长记性。这也是麦鲮在珠江水域能够繁衍四十年、成为霸主的原因之一。 最后,要区分麦鲮和草鱼,可以记住以下几点:一是看眼睛,麦鲮眼睛呈红色,草鱼则不是;二是看体形,麦鲮较扁,草鱼则更圆润;三是看嘴巴,麦鲮的嘴较小且上唇更突出,而草鱼的嘴较大,上下唇较整齐。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对麦鲮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