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认为“淡水霸主”的鳡鱼,本该无敌于淡水鱼类,如今缺少见了
鳡鱼这种鱼类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即便我本人也是从开始钓鱼后才逐渐了解到它的存在。在国内的渔业中,鳡鱼可谓是比较小众的存在,因为在许多地方的市场上,这种鱼并不常见。然而,在钓鱼爱好者之间,鳡鱼却是备受追捧的目标鱼种!那么,鳡鱼究竟是什么呢? 鳡鱼,这个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属于鲤形目鳡属,又被称作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它生性凶悍,食量巨大,不挑食肉食和素食,凡是能够吃下的都不放过,有时甚至能吞食比自己嘴巴还大的食物。在某些水域,其他凶猛的鱼类如黑鱼、鳜鱼、鲈鱼和翘嘴可能是霸主,但遇到鳡鱼,它们也只能俯首称臣,成为鳡鱼的食物。 在中国的淡水水域中,鳡鱼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鳡鱼体型庞大,细长,略带侧扁,腹部圆润。成年鳡鱼体长可达约80厘米,最大的个体长度可达2米,体重可高达60公斤。鳡鱼的肉质坚实且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上的商业价值同样不菲。野生鳡鱼的市场价格高达每斤70至80元,养殖的鳡鱼价格也在每斤40至60元之间(价格因地区市场需求而异)。 关于鳡鱼的一些捕获记录包括: - 2019年10月25日,在丹江口水库捕获一条体长160厘米、体重104斤的鳡鱼; - 2016年4月,在福建泰宁县大金湖捕获一条体长170厘米、体重140斤的“水怪”,实为鳡鱼; - 2019年6月25日,南京两位钓友在夜间钓鱼时意外钓到一条体长超过160厘米、体重约130斤的野生鳡鱼,经过三小时的搏斗后成功捕获。 鳡鱼虽广泛分布于如黑龙江流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红河及其支流等多个大型水域,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最为常见,为什么它们并未能在这些广阔的水域中绝对统治,甚至泛滥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鳡鱼虽然成长迅速,但从幼鱼成长为成鱼需要较长时间。其鱼卵是漂浮性的,需要水流帮助扩散和成长,这一阶段鳡鱼极为脆弱,易受到其他水生生物的捕食。 其次,鳡鱼的稀少也与现代工业污染导致的水质恶化、气候变化以及河流的多处断流有关。鳡鱼是洄游性鱼类,河流断流对它们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 最后,人类对鳡鱼的高度喜爱——无论是其肉质的美味还是经济价值,都导致了过度捕捞,从而使得鳡鱼数量锐减。 尽管鳡鱼的数量正在减少,但得益于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其绝种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由于野生与养殖鳡鱼的价格差异,野生鳡鱼的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所有东西似乎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总之,尽管鳡鱼在淡水生态中可能称霸,但在人类这个更大的霸主面前,它们仍然无法抵抗成为美味佳肴的命运。对于人类来说,对美食的渴望是难以抵挡的,而捕捞是实现大规模产出的唯一途径。同时,环境污染和河流截流也是鳡鱼无法抗拒的因素。不过,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各地纷纷实施休渔政策,鳡鱼的自然资源也许能逐渐恢复。最终的结果,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