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黄河之悲,短短30年鱼获总量少了近80%,效仿长江禁渔能获新生?

钓鱼知识佚名2024-05-24

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以来都是被尊为生命之源。然而,在这两条重要河流的管理上,长江的情况明显优于黄河,国内的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长江上。事实上,我认为这种现象有些不公平。比如,长江实行了十年的禁渔,重金投入其治理和生态保护。黄河的管理现状究竟如何呢?

“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于长江,而黄河的局面却迥异。

黄河,位于中国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实际上,黄河也在多年前开始执行禁渔政策,目的是为了鱼类繁衍,禁渔期限定于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然而,这短短三个月的禁渔期,其实际效果有限,对于黄河的渔业资源和水环境恢复来说,似乎力不从心。

黄河的渔业资源正逐渐枯竭!

与长江相比,黄河的水利和渔业资源相差甚远。在科技进步前,黄河的渔业资源还算丰富,但如今的状况则是凄惨至极。建国初期,一艘渔船一个月的最高捕鱼量可达1000斤,但现在几乎是一无所获。据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黄河河南段每年捕获的黄河鲤鱼量超过15万公斤,价格低廉,当地居民食用黄河鲤鱼并非奢侈之事。而现在,黄河鲤鱼的价格已经高得难以承受。

实际上,导致现状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发展需求。曾经的黄河两岸,造纸厂、冶炼厂和化工厂陆续建立,排放的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黄河及其支流;同时,如黄河源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等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建设,尤其是60年代建成的东平湖系列水闸,80年代进行了加固和设备升级。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虽然在泄洪和防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生态资源和鱼类洄游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逐渐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枯竭。

从1982年到1999年间,黄河共断流21次,其中1997年断流长达226天。频繁的断流对黄河的渔业资源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除了水利和污染问题,黄河两岸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数量庞大。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部分渔民使用电网、迷魂阵等强效捕鱼方式,这直接导致了鱼种的灭绝。

结果是,黄河流域虽只占全国2%的水资源,却承担了7%的化学需氧量和6%的废污水排放。同时,渔业资源的大幅度萎缩和鱼种数量的锐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20世纪80年代初,黄河水系的鱼类多达191种,而现在,这一数字几乎减少了一半。

尤其是一些本土鱼种,如北方铜鱼、黄河鳗鲡等珍贵鱼种已经绝迹,而刀鱼、黄河鲤、雅罗鱼等也日益稀少。鉴于黄河的渔业资源破坏如此严重,黄河的治理势在必行。

黄河的治理是否能借鉴长江模式?

尽管我们希望黄河能采用长江的管理模式,但这并非易事。与长江相比,黄河流域的地形更为复杂,而且黄河更接近偏远的西北地区。其流域穿越的地区多,这些地方较为偏僻,更易受到偷渔者的侵害。若要安排人员全天候巡逻,这将是一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相较之下,长江流域内几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城市。这种密集的布局使得执法巡逻更为便利,多边辅助巡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力。

尽管在全国渔业产值中,黄河的捕鱼产量比30年前减少了80%,年产量仅为6.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500万吨的千分之一,因此实施十年禁渔的意义并不大,也可能效果有限。

同时,长江的捕鱼业远大于黄河,长江的鱼种资源丰富度是黄河的两到三倍,依赖捕鱼为生的渔民数量也远超黄河。因此,适用于长江的十年禁渔和政府补贴政策未必适用于黄河。最终,让黄河效仿长江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根据相关规划,到2030年左右,黄河水域将实现全线通航,届时将出现多种高吨位货轮,如300吨、500吨的货轮,同时增加的船运和通航效率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频繁的货轮往来对鱼群的交配和繁衍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文章结语:黄河的禁渔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不仅是因为渔业资源的匮乏,更因为目前的生态状况。生态恢复、发展以及未来的治理策略是必须考虑的。也许现在尚未实施相应措施,但如果等到情况极为严重时再采取补救措施,结果是否会理想?考虑到长江的多种稀有鱼种,黄河也有其独特的鱼种。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呢?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