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拦坝20年,水库里的鱼究竟有多大?各鱼种的最大单尾有多重?
长江,中华文明的发展之源,与黄河齐名,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当前许多大坝的建设完成之后,公众最关注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以及其库区的鱼类生态状况。三峡大坝的建成造就了一个600公里长的庞大水库。该大坝高达181米,正常蓄水位设定为175米,总库容达到了393亿立方米,形成了一个面积大约为1084平方公里的人工湖。 建坝后,这里是否变成了鱼类的乐园,而在库区内,最大的鱼在20年后的今天体积有多大了呢?为什么现在经常有关于放流鱼苗的报道,难道库区的鱼类已经稀少了吗? 长江三峡库区并不缺少大型鱼类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达到了4300多种”,其中包括400多种鱼类,170多种是长江特有种,占所有淡水鱼种类的48%,远超其他河流。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中华鲟、白鲟、江豚、胭脂鱼、长江刀鱼、鲥鱼、鳤鱼、银鱼等。 库区的特有鱼种及其体型有多大? 长江流域有一句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中大型鱼类的体型。其中“腊子”指的是体长可达5米、体重最高600公斤的中华鲟;“象”是被称为中国剑鱼的长江白鲟,最大体长可达7.5米,体重超过900公斤(据称可以重达上万斤);“黄排”指的是外形奇特的胭脂鱼,尤其是其幼鱼时期的独特形态,成年后变化很大。 此外,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也是长江的一大特色。随着十年禁渔的实施,近期长江流域江豚的观察频率增加,从侧面反映了禁渔效果显著。 长江三大特有鱼种的最大个体记录: 中华鲟,有记录以来,在长江中曾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重达1200斤,为目前的最大记录。而近20年来,在长江牧鹅洲航道,有渔民误捕一尾体长3.3米,体重700斤的中华鲟,是目前记录中的最大个体。 白鲟,最长可达7米以上,体重超过一吨,曾是长江中的顶级掠食者。遗憾的是,活了一亿多年的白鲟未能跨越2020年。最近的记录是在长江南京段,渔民意外捕获一尾体长7.5米,体重908公斤的巨型白鲟。此后,白鲟便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被迫宣布灭绝。 胭脂鱼,作为长江中的美丽鱼类,也是特有的珍稀种类。胭脂鱼最大体重可达40公斤,体长近两米。最近的最大个体记录是在宜昌江段,12年前一渔民捕获的胭脂鱼,体长1.5米,体重32公斤。 综上所述,长江中出现的各类巨型鱼类充分说明了该地区鱼种的良好生长条件。这些大型鱼类的存在证明了三峡库区作为它们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片广阔的水域为它们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预示着未来可能有更多巨大的鱼类出现,期待与这些巨鱼的惊喜邂逅。 除了这些特殊鱼种,库区“四大家鱼”的最大尺寸是多少呢? 长江流域是国内重要的淡水鱼输出地区。然而,由于近年来的过度捕捞,长江的“四大家鱼”的数量急剧减少。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长江的“四大家鱼”的捕捞产量已不足10万吨,与全国的6900万吨相比,这一数字微不足道。 而“四大家鱼”的数量减少了90%,这直接显示了长江渔业资源的流失紧迫性。 尽管如此,长江的“四大家鱼”的最大个体在全国仍是佼佼者。下面是“四大家鱼”的最大个体记录: 青鱼的最大纪录,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中曾捕获过体重达400斤的青鱼。这个记录刷新了对青鱼个体大小的认知,但由于记录较为古老,至今无法被确凿证实。 草鱼的最大纪录,作为“四大家鱼”之一,已知的最大草鱼体重可达40公斤。2006年,考古学家在三峡地区的一个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尾草鱼的椎骨,体长约两米,推测“生前”体重约150公斤,这是已知的最大草鱼个体。 鲢鱼的最大纪录,2014年在长江支流石笋河段曾见证一尾体长近3米的鳙鱼,专家估计其重量在300斤左右,尽管有所偏差,但其体型仍非常庞大。 三峡库区的整体水位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与黄海的平均水深86米,渤海的130多米相比,可见一斑。加之禁渔期的执行及放流行动,库区的鱼类生活得相当舒适。在如此深的水域中,即使是高科技的捕捞工具也难以触及。 随着十年禁渔政策和多地的放流行动的推进,期待长江在十年后的水域恢复情况,届时可能会见到更多、更大的鱼类。 三峡大坝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阻碍了洄游性鱼类的繁殖路径。这一点有其道理,但并非绝对。大坝的建设本意是利民,国家也为此对受影响的鱼类进行了补偿,如修复产卵场地、定时放流、设立鱼类保护管理等。鱼类数量的减少也许是发展的一种趋势,毕竟“物极必反”是不变的道理。 长江水域中出现的各类“鱼王”难道不证明了对它们的保护已取得显著效果吗?因此,我相信,随着十年禁渔的实施,未来的长江将会恢复甚至超越以往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