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溪流之中,鱼肉无毒,但鱼卵容易导致腹泻,这种鱼要注意了
提到餐桌上的鱼类,我们通常会看到多种烹饪方式的鱼,如红烧、清蒸、油炸等。然而,并非所有的鱼都适合随意食用,有些鱼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今天,让我们了解一种既有益有可能有害的鱼类。 山区溪流中的一种鱼——溪流石斑鱼! 溪流石斑鱼,学名厚唇光唇鱼,属于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这种鱼分布在台湾、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的水系中。这种鱼体侧扁,背部呈弧形,腹部圆润。头部侧扁,长度大约与体高相等。鱼吻钝且突出,嘴位于头部下方,下颌弧形,前端突出于唇外。唇部厚重,下唇分为两侧,在下巴中间相连。有两对须,其中颌须略大于眼径。背鳍有细小的刺,后缘平滑,末端柔软。雌鱼体侧有6条垂直黑条纹;雄鱼则在背部中轴有纵条纹,侧条纹位于侧线以上。 溪流石斑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因此其营养价值很高,肉质也极为鲜美,使其成为一种高价值的鱼类,尤其是野生种。这种鱼通常生活在流动性较强的清澈溪流中。但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类鱼的数量正在减少。 然而,溪流石斑鱼既有益也有害。有益的是它本身的营养价值,有害的则是它的鱼卵。溪流石斑鱼的鱼卵含有一种无色无味的神经毒素——雪卡毒素,这种毒素对鱼本身无害,但人类、家禽或牲畜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 食用含卵的溪流石斑鱼后,中毒症状通常在2-10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膝关节疼痛、小腿肌肉刺痛、皮肤瘙痒、冷汗、眩晕和胸闷等,严重时可导致痉挛、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在食用溪流石斑鱼前,我们必须特别小心,确保清除鱼卵,以防误食造成严重后果。(它的一些特点与河豚相似,只要处理得当,绝对是餐桌上的佳肴!) 溪石斑鱼的垂钓技巧: 溪流石斑鱼在南方许 多乡村小溪中较为常见,但由于环境污染和市场需求高(在我家乡的价格最高曾达到每斤150元),导致这种鱼的数量急剧减少。 如果当地环境保护得当,垂钓溪流石斑鱼也颇具乐趣。 钓溪流石斑鱼时,常用活饵,如蚯蚓和蛆虫,或选择腥味较重的商品饵料。选择钓点时,宜选在溪流急流下方的平缓水坑或底部多鹅卵石的缓流区。调整钓法时,我个人偏好灵敏的钓法,因为溪流石斑鱼一见饵就猛吃,不拖泥带水。一般情况下,我会选择调5钓,浮漂负重大约1.5克,钩目大小则依据饵料重量而定。 文章的最后提示: 溪流石斑鱼是珍贵的乡间溪流美味,肉质细嫩而鲜美。但我们应该适度食用,避免因贪图美味而采取非法捕捞行为,如使用电鱼等方式。电鱼不仅违法,且危险,还可能导致溪流石斑鱼灭绝。因此,我们应当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不应从事任何损人害己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