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来袭”,我国南方多省出现泛滥趋势,连千岛湖也难逃厄运
近几年来,随着长江、黄河等多条著名长河陆续进入禁渔期,大众对鱼类的关注显著增加。尤其是对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中华鲟、白豚、刀鱼的生存状况,人们更是格外关心。 然而,近年来一些入侵物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原因是它们的出现已经逐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提到外来物种,不得不提及已在我国多个省份水域扎根的罗非鱼、大口鲈、胡子鲶和清道夫,这些物种已在野外形成了稳定的种群。 但现在,另一种外来物种的泛滥势头与上述物种不相上下,甚至可能超越它们! 目前,广西、广东、四川等多个南方大省已彻底被其占领,它就是太阳鱼! 广东、四川、广西、贵州的河流和水库已显示出泛滥的趋势?以下的案例显示,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钓鱼爱好者的实际经验。 案例一:去年,在广东东莞的一座水库,一位钓鱼爱好者本以为会像往常一样钓到鲫鱼、鲤鱼或罗非鱼,却意外地在半天内钓到了超过一百尾太阳鱼!
据该钓鱼人介绍,这是一座开放的水库,平时管理较为松懈,太阳鱼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随意放生形成的种群。 案例二:在四川的升钟湖,这是一个知名的大型水库,生态资源丰富,也是钓鱼爱好者喜爱的垂钓地点。 然而,许多钓鱼人也表达了担忧。2022年4月,一位钓鱼人在升钟湖的钓鱼视频在网上引起关注,视频显示他在半小时内疯狂钓到二三十尾太阳鱼,每条鱼的体重在50到100克之间,个体健壮。 案例三:在贵州安顺的夜郎湖,一位当地钓鱼爱好者原以为钓到的是罗非鱼的变种,但在其他钓友的提醒下才知道那其实是太阳鱼。其他钓友也表示,夜郎湖中的太阳鱼数量众多,几乎每个钓点都能钓到。 以上案例均来自国内钓鱼爱好者的亲身体验。同时,我也查阅了大量关于太阳鱼的资料,发现它们的分布已不仅限于南方省份,江西、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等地也有其踪迹。 最令人意外的是,以水质优良闻名的千岛湖也未能免受太阳鱼的入侵,许多在此休闲钓鱼的人表示经常能钓到外表漂亮的太阳鱼。 太阳鱼,并不是单一鱼种的名称,而是包括太阳鱼科、太阳鱼属(10个属)和太阳鱼种(32个种)在内的一系列鱼类。主要原产于北美洲,中国常见的包括蓝腮太阳鱼和绿太阳鱼。 这些中小型鱼类一般体长5~20厘米,体重50~200克,部分个体可达30厘米长,体重超过1.5公斤。它们的外表鲜艳,鳃盖下有黑色圆点,嘴上长有牙齿,背鳍带刺。太阳鱼为杂食性,主食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成年后还会捕食小鱼和小虾,甚至在食物短缺时会吃鱼卵。 太阳鱼的生存能力极强,能在1~38度的水温中生存,繁殖力也很强,一年可繁殖三次,繁殖季节从3月至10月。它们的产卵能力极高,一次可产卵1万至6万枚。从孵化到性成熟仅需一年半时间,这是其能迅速在自然水域扩散的原因。 1960年,日本明仁天皇访美期间,芝加哥市长将太阳鱼作为礼物赠送给他,明仁因欣赏其肉质而将其带回日本尝试普及养殖。最初的放养地点选择在琵琶湖。但不久,这些被称为“王子鱼”的太阳鱼开始在日本各大水域扩散,至2000年仍难以控制。 太阳鱼最初于1987年由中国水产学会引进到北京和湖南进行养殖试验。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广东等地开始大规模养殖。由于管理不严和一些放生行为,太阳鱼开始在自然水域泛滥。 总结这些情况后,尽管有渔业部门介入调查并认为太阳鱼尚未构成严重泛滥,但鉴于其强大的繁殖和生存能力,对本土物种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对此,我对专家的乐观看法持保留态度。 太阳鱼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显著超过罗非鱼。鉴于罗非鱼已在南方对本土物种造成严重破坏,太阳鱼的未来威胁不应被忽视。 对太阳鱼泛滥的问题,你有何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