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再现神秘物种鳤,十年禁渔成效显著,造福所有的人
2022年,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中发现了193种鱼类,相比2020年的168种,三年增加了25种,其中多种经济鱼类的个体增长率达到了15%至30%。十年的禁渔政策实施三年来,成效显著,几乎达到了预期目标。 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历来以其丰富的渔业资源闻名。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因素,长江的渔业资源急剧衰退,许多珍稀物种逐渐消失。 为了挽救长江生态,2021年1月,中国农业农村部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令。 为什么会突然对长江实施长达十年的禁渔令呢? 回顾长江渔业资源的衰退,十年禁渔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旨在恢复长江的生态健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渔业资源大量减少,许多珍稀物种已经灭绝。 在过去六十多年中,长江的渔业产量从全国总量的10%降至不足1%,这种严重的下滑状态最终导致了长江渔业资源的枯竭。 长江渔业资源的匮乏有多种原因,迫切需要通过禁渔来恢复渔业资源。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其流域内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前,整个长江流域共有鱼类443种,约占中国淡水鱼类的56%,其中有183种是特有品种。 20世纪50年代,长江的渔业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年产量曾高达45万吨,曾被誉为中国的“天然鱼库”。 但好景不长,从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长江的渔业产量逐年下降,从40万吨减至20万吨,最终仅剩下年产10万吨。 长江最终成为一条“无鱼”的河流,这一现状也暴露了连带的生态问题。 长江的“三鲜”之一的刀鱼处于濒危状态,鲥鱼功能性灭绝。称为“活化石”的白鲟灭绝,白鱀豚功能性灭绝,中华鲟濒危,江豚濒危。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众多,包括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为改变这一状况,实施长达十年的禁渔令变得必不可少。 于是,长江实施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禁渔令,从2020年开始执行,旨在彻底恢复长江渔业资源。 禁令实施后,相关部门对长江沿岸的渔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退捕转业,共有约23万渔民受到影响,政府提供了270亿人民币的补偿。 此外,执法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巡查和执法行动,共动用了14.4万人次,处理了18525起相关案件,查处涉案人数20543人,清除了4565艘“三无”渔船。 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保护长江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