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忧患”,外来物种增至30种,是有人恶意投放还是?
2024年已到,长江实施的十年禁渔政策也步入了第四年。自禁渔令实施以来,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不仅是鱼类数量大幅回升,连鱼类种类也有所增加。 根据农业部2022年对长江主要水域的调研数据,发现的土著鱼类种类达到了193种,较2020年的调查增加了25种。 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调研中发现,长江中的外来物种数量竟然达到了30种。 如此多的外来物种的存在,在保护长江本土物种的同时,是否也意味着对这些外来物种的无形保护? 保护长江,实施最严格的禁渔政策! 2021年,为了扭转长江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我国果断实行了长江全面禁渔,且将禁渔期定为十年,农业部对此采取了全面措施。 这一决策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 有观点认为,如此严格的禁渔措施过于严厉,是不必要的举措。 但这真的是一时冲动的决定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为了展示决心,政府在禁渔政策实施后,大力进行渔民退捕补偿,共计补偿了23万渔民,涉及资金达到270亿元。 此外,为了最大程度地恢复长江生态,对长江的各个关键水域实施了区域性管理,各管理区全年不间断进行巡查。在高标准管理下,禁渔的第一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4万人次,处理违规案件18525起,涉及违规人员20543人,清除非法渔船4565艘。 加之保护区的积极宣传,短短三年时间,长江的水生生态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尽管十年禁渔政策在保护长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新的问题。 禁渔不仅保护了长江的土著物种,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外来物种的数量也在增加。 保护长江,同时也保护了外来物种! 近年来,长江流域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农业部对长江生态环境的调研,从2017年到2021年,长江流域共记录到鱼类323种,其中包括30种外来物种。这一数字与2017年之前的19种相比,在短短五年内增加了11种。 这些外来物种包括:达氏鲟、杂交鲟、大眼华鳊、南方拟、丁鱥、三角鲂、拉氏大吻鱥、花鲈鲤、大鳞鲃、麦加拉鲮、鲮、露斯塔野鲮、散鳞镜鲤、锦鲤、须鲫、北方须鳅、北方花鳅、北方泥鳅、短盖巨脂鲤、 下口鲇、蟾胡子鲇、革胡子鲇、斑点叉尾鮰、云斑鮰、红尾护头鲿、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食蚊鱼、大口黑鲈、梭鲈等。 尽管外来物种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种群,目前看来对本土鱼类的影响还不显著,但长期来看,这些物种由于缺乏天敌、适应能力强及繁殖能力高的特点,一旦形成稳定族群,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发现后应尽量进行控制或根除。 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长江流域范围广泛、地形复杂,人为有效干预外来物种的难度极大。尤其是在使用捕捞设备时,很容易波及到土著物种。 这也是为何说,十年禁渔在保护长江本土物种的同时,也在无意中保护了这些入侵的外来物种。 30种外来物种,它们是怎样进入长江的? 许多人好奇,为何长江会有这么多外来物种,它们是怎样进入长江的? 原因有很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引进物种养殖。由于当时对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引进物种逐渐逃逸至自然水域。 这些外来物种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迅速繁殖,适应并占据了新的生态位。而长江流域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外来物种泛滥的状况,但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可能在未来加剧这一问题。 外来物种的威胁不容忽视,无论是美国的亚洲鲤鱼问题,还是日本的太阳鱼事件,都警示了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土生态系统的潜在破坏。 长江流域的外来物种问题,部分原因可能与一些信徒出于宗教目的而进行的不当放流有关。缺乏生态意识的放流活动,加上部分水产商为了利益而不顾后果地销售外来物种,共同加剧了这一问题。 因此,对这些不合理的放流行为应该进行监管和惩处,以防外来物种对长江生态的进一步破坏。 总之,长江十年禁渔是一项良好的生态保护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外来物种的控制和管理,以避免它们对长江生态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