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濒危!长江放流中华鲟40年,超800万尾,这些鱼都哪里去了?
白鲟宣告灭绝,白鱀豚也不复存在。在长江四大古老“神兽”中,现只剩下江豚和中华鲟仍在苦苦挣扎。 有观点认为,如果我国能早些对白鲟和白鱀豚实施人工繁殖,那么,今天的长江可能还能见到它们的踪影。然而,当我们决定采取行动时,已经太晚了。 尽管如此,借鉴了之前的失败经验,我们一直在努力保护中华鲟和江豚。 但是,多年来,一个问题一直令人困惑:中华鲟,作为长江的国宝级保护物种,尽管每年都有大量放流,为何野生个体依旧难以见到? 中华鲟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每年放流数十万尾,为何依旧是极度濒危,那些放流的中华鲟都去哪里了?野生的亲鱼还有多少? 江豚虽未进行增殖放流,却实现了数量的稳定甚至增长,而中华鲟经过40年放流,总数超过800万尾,却仍难寻一尾野生个体!如果说长江十年禁渔是为了恢复生态,其实主要还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物种。 长江的生态衰退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们之所以能明显看到长江的渔业资源在减少,主要是基于每个阶段的捕捞产量统计。 长江,作为我国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天然水域,曾被誉为“天然鱼库”。其巅峰时期的年捕捞量高达惊人的40多万吨,占当时全国所有水域年捕捞量的近1%(年总产量4000多万吨)。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长江的渔业资源开始逐年大幅下滑,80年代为20万吨,90年代降至10万吨,2000年后更是不足10万吨! 这样严重的生态崩溃,使得长江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境地。 最受影响的是长江流域的一些珍稀物种。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之前,长江的珍稀物种还相对常见,如野生白鲟、白鱀豚、鲥鱼、鳤鱼、鯮鱼等。在那个可以进行渔业捕捞的年代,渔民们还时常在捕捞中偶遇它们。 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这些长江特有物种的数量开始显著减少。 202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长江白鲟野外灭绝。 2017年,白鱀豚被宣布野外灭绝。 2010年,长江鯮鱼被评为数据不足物种,但直至今日,我国未再发现其野生个体。 除了上述物种,如今仅剩中华鲟和江豚仍在苦苦挣扎。 在不断接收到坏消息的我们,终于迎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江豚数量正在回升,这是自长江实施十年禁渔以来的最令人兴奋的消息。从2017年起,通过对长江干流及其他部分支流的监测,发现江豚的野生数量为1012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