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黑龙江“鱼王达氏鳇”意外死亡,据说最大能长到2000多斤?
黑龙江在古时候被称作黑水、欲水、石里罕水等名字,蒙古语中则叫做哈拉穆河,俄罗斯人称之为阿穆尔河。这条河流贯穿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是亚洲的主要河流之一。 黑龙江的全长大约为4440公里,源头在额尔古纳河,最终流入位于俄罗斯的鄂霍茨克海。对于黑龙江的总长度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是4370公里,有的则认为是5498公里,但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 黑龙江作为中国的四大河流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因为鱼类种类繁多,当地人为了便于记忆,创造了一句口诀:“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 在这些丰富的鱼类中,最为知名的是被称为“黑龙江鱼王”的达氏鳇鱼。由于过度捕捞,该鱼种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到2005年,野生达氏鳇鱼的年产量已不足10吨。 因此,野生达氏鳇鱼很难见到,但最近有钓友在黑龙江上发现了一条重达200多斤的达氏鳇鱼,遗憾的是这条鱼已经死亡。 钓友捕获已死的达氏鳇鱼 事件经过 最近,几位钓友在黑龙江钓鱼时,乘小船在河上穿行,在一处江湾中发现了一个白色的漂浮物。出于好奇,他们划船靠近查看。 死亡的达氏鳇鱼漂浮在黑龙江上 原来,这个白色物体是一条巨大的鱼,一位钓友使用鱼钩将其拉近,这才发现这是极为珍贵的达氏鳇鱼。这条鱼体长近2米,重量估计在200多斤左右。 据钓友回忆,这条鱼看起来已经死了2~3天,已经开始散发出异味。遗憾的是,这么大一条野生达氏鳇鱼的死亡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有人建议联系相关部门,考虑将其制作成标本。 达氏鳇的古老身世 达氏鳇,也被称为黑龙江鳇、鳇鱼和达氏鳇,是一种生存于白垩纪(大约1.44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作为鲟鱼的一种,达氏鳇生活在约1亿3000万年前,是现代硬骨鱼类的共同祖先,被誉为“活化石”。 达氏鳇尽管属于鲟鱼,但与其他鲟鱼不同,它只生活在淡水中,从不进入海水。这是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被称为“淡水鱼王”,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生存超过50年。 达氏鳇的罕见 原因 达氏鳇因为是底栖鱼类,几乎常年生活在河流的最深处,很少靠近水边。在幼鱼期,达氏鳇以小鱼、小虾和昆虫为食。当体长达到30~50厘米时,主要食物变为其他鱼类。 当体重超过50公斤的达氏鳇,则主要捕食大型鱼类,特别是在大马哈鱼逆流而上繁殖的季节,它会大量捕食大马哈鱼,即使重达5~10斤的大马哈鱼也能一口吞下。达氏鳇的日食量巨大,几乎达到其体重的15%。 虽然达氏鳇生长迅速,但性成熟较晚,繁殖周期长。一条达氏鳇从幼鱼期到性成熟需16~20年,体重约160公斤,体长可超过2米。每年5~7月份,在水温14~19℃时,达氏鳇会在深水急流中繁殖。雌鱼每次可产卵25万至400万粒,具体数量取决于个体的体格大小。达氏鳇的鱼卵也是制作高级鱼子酱的优质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