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侵入四川,曾在日本泛滥成灾,却有一致命弱点:刺少肉嫩
提到太阳鱼,许多人可能既未见过也未曾听闻,这是因为这种鱼并不是我国的原生种类,而是源自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淡水鱼种。 太阳鱼作为外来的入侵物种,原先与我们无缘。然而,最近四川的钓鱼爱好者发现,他们在当地的自然水体中能够钓到数十斤的太阳鱼,而且这些鱼的体型相当大,重达1到2斤。 据四川成都的钓友们透露,不仅是成都的自然水体中发现了大量太阳鱼,四川的其他地区如水库、河流和湖泊中也普遍受到了太阳鱼的侵袭。 四川省水产局渔政处的处长证实了四川省内自然水体存在外来物种太阳鱼的情况,但从目前情况看,太阳鱼短期内还不至于成为主导物种。 但是我们不能对此掉以轻心,尽管太阳鱼的体型不大,实际上它是一个极具侵略性的物种。日本就曾经遭受过太阳鱼的入侵,最终不得不动员全民来消灭这种鱼,但太阳鱼因为刺少肉嫩,最终未能在日本广泛扩散。 01 太阳鱼的原产地是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湖泊与河流,还包括加拿大的安大略和魁北克的南部淡水区域。这种鱼的体型中等,最大可以生长到30至40厘米,有多达30多个品种。 入侵四川的主要是蓝思太阳鱼,体型通常在100克左右,最大可长到2到4斤。许多人好奇,外来鱼种如何能在四川水域不仅存活下来,还能大量繁殖。 太阳鱼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特别是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宽,可以在1至38℃的水温中生活。当水温低于8℃或高于38℃时,太阳鱼的生长会停止,但并不构成生存威胁,因为它们能在2到3℃的水温中安全过冬。太阳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在幼鱼期主要以摇蚊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 成年后,太阳鱼的食性转变,开始捕食小鱼小虾,并展现出捕食其他鱼类的天性,与罗非鱼的行为十分相似,因此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入侵物种。 02 尽管太阳鱼在四川水域的短期影响有限,但若不采取预防措施,一旦种群数量大增,将难以根除,还可能给本土原生鱼类带来灾难。 太阳鱼能在异国泛滥的原因除了其攻击性的捕食习性和缺乏天敌外,更关键的是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极高的鱼卵孵化率。 到了繁殖季节,雄性太阳鱼会筑巢并守护产卵的雌鱼,直到鱼卵孵化成小鱼为止。 太阳鱼的生长速度快,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下半年即可长达500克,而当年出生的鱼在长到150克时就能性成熟并再次繁殖,它们的繁殖周期从每年的3月至10月,期间可繁殖多达3次。这种快速的繁殖速度在无天敌的环境下,使它们能迅速占据整个水域,日本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 03 太阳鱼首次进入日本是在1960年,由于当时的日本明仁天皇(当时是太子)访问美国期间,芝加哥市长赠送了太阳鱼作为礼物。明仁天皇将这些鱼带回日本,原意是作为食品研究的对象。在日本,首批太阳鱼在1963到1964年间被放养到琵琶湖及其他水域。 最初,这种鱼被引入是出于增加食物来源的良好意图,当时还被称作“王子鱼”。然而,未曾预料到的是,太阳鱼的强繁殖能力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它们不仅抢夺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还捕食其他鱼类的卵和幼鱼。 到2000年,日本的许多淡水水域,包括东京皇宫的护城河,几乎被太阳鱼占领。这种情况几乎导致了一些本土鱼种的灭绝。由此,明仁天皇对此表示遗憾,他原本希望这些鱼能成为食物来源,而现在它们却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04 太阳鱼最初是在1987年被引入中国,当时由中国水产学会从国外引进,主要在北京和湖南进行试养。此后,湖北省水产研究院也从美国引入了太阳鱼苗。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太阳鱼逐渐在东莞、顺德等地进行商业化养殖。虽然太阳鱼具有快速生长、高繁殖率和强抗病性等特点,最初是作为经济鱼类进行养殖。 由于管理不善和自然灾害,一些太阳鱼逃逸到了自然水体中,也有可能是由人为放生。现在,太阳鱼已经适应了中国的自然水域,并能自行繁殖。 2015年,安庆师范学院的两位博士在进行大别山区淠河流域的生态系统评估时,发现了一群外观类似鲫鱼的鱼类,这些鱼会捕食其他鱼类的卵和幼鱼。经研究确认,这些鱼正是太阳鱼。 尽管太阳鱼在中国多地的水域被发现,但迄今为止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泛滥。这主要是因为太阳鱼的肉质细嫩且味美,鱼刺少,而且营养丰富,成为受欢迎的食用鱼类。由于其美味,太阳鱼在中国的扩散受到了一定的控制,因为人们乐于食用这种鱼。 太阳鱼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高,通常售价在每斤20元左右,比许多本地淡水鱼类还要昂贵。 在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上,除了少数种类如清道夫和埃及塘鲺外,其他如小龙虾已被广泛接受并作为食物资源。但是,对于捕获的外来物种,应避免因同情而放生,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生态问题。 (www.dE62.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