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鱼竿并处罚!云南钓鱼人使用违规鱼竿,被抓时刚好上鱼了
众所周知,我国长江流域已经实行了长达十年的“禁渔计划”。 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实施禁渔的目的显而易见,旨在更有效地恢复长江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为了尽量减少对钓鱼爱好者的影响,特意规定了在长江流域钓鱼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钓具和鱼饵。 然而,最近在云南绥江县,一名男子在当地的禁钓区边缘尝试钓鱼,不幸的是在被抓获时恰好有鱼上钩…… 01、禁渔区违规使用禁用钓具 几天前,一个短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男子在河边钓鱼被当地的水陆联合渔政执法部门当场逮捕。 从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这名男子正在使用一根海竿,细看之下便能明白为何此人会被逮捕。 原来,这名钓鱼者不仅使用了禁用的抛竿垂钓方式,而且所用的鱼钩也是不合规定的。随后,执法人员对他进行了询问。 渔政工作人员问道:“您是否知道这段水域禁止使用抛竿和多钩垂钓?” 钓鱼男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只能使用一竿一线一钩,我想一个人偷偷钓应该不会被发现。” 执法人员对这名钓鱼男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当场没收了他的渔具,进行了违法登记,警告再犯将受到严厉处理! 02、没收渔具时恰逢鱼上钩 在没收这名钓鱼男子渔具的过程中,发生了戏剧性一幕。 当工作人员在旋转鱼轮时,突然感觉到鱼竿显著的重量,同时鱼线也被拉得笔直。 鱼竿不断抖动,显然有鱼上钩了。渔政工作人员小心地将鱼拉上岸,发现竟是一条翘嘴鱼。 细看后发现,这条翘嘴鱼其实并非自然上钩,而是因为鱼饵两端的密集鱼钩钩住了它。 不过,这条翘嘴鱼真是幸运,如果不是渔政部门及时到来,可能今晚就成了宴席上的菜肴了。 最后,渔政工作人员摘除了鱼钩,并将其放回江中。 03、禁渔前后的对比 在辽阔的长江中,曾栖息着多种大型野生鱼类,包括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白鲟。 遗憾的是,白鲟在未能迎来2020年前就宣告灭绝。此外,被称为“长江鱼王”的鲥鱼,已多年未见其踪影。 同样,我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类白暨豚,也正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因此长江禁渔计划迫在眉睫。 自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发布了禁止捕捞天然渔业资源的公告。 从长江禁渔计划实施至今,已过两年,虽然无法让灭绝的鱼种重新出现,但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江河入口处的绝户网和地笼已完全消失。 这些无差别捕捞的渔网被严厉取缔后,栖息在长江流域的鱼群,其繁殖的鱼苗获得了生长机会,同时放流的鱼苗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包括刀鱼、河豚及“四大家鱼”等常见鱼类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从当前长江渔业生态的发展来看,与禁渔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鳤鱼的再现。鳤鱼曾消失了一段时间,如今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这都是禁渔计划取得的成效。 04、“禁渔十年”才能有鱼 曾有专家表示,在长江流域未实施“禁渔”之前,一些钓鱼高手一天可以钓到1000多斤鱼。 虽然我也是一个痴迷的钓鱼爱好者,有着二十多年的钓鱼经历,但一天内的鱼获从未超过300斤。 即使在收费的湖库垂钓时,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鱼情(鲢鳙鱼除外,收费太高难以承受),更不用说在自然水域野钓了。 然而,使用可视锚鱼、抛竿密集阵和延绳钓等被禁钓法,确实有可能一天钓获几百斤鱼。 在这些钓法中,尤其是抛竿密集阵,对栖息在自然水域的鲢鳙鱼有极大杀伤力。 钓鲢鳙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这种鱼因其性情温顺且易钓而广为人知。鲢鳙鱼是滤食性鱼类,抛竿密集阵钓法集中垂钓。 而且,在垂钓过程中加快饵料的雾化速度,很快便能将远处的鲢鳙鱼不断吸引过来。 有过钓鲢鳙经验的钓鱼人都知道,江河野钓鲢鳙的最大难题在于诱鱼,只要能将鲢鳙鱼诱入密集阵内,就能坐等鱼上钩。 一旦大量钓起鲢鳙鱼,会导致江河水质变差,甚至因过度富营养化而滋生各种藻类。 严重时会败坏水质,导致水污染,引起鱼虾死亡。因此,“禁渔十年”才能有更多的鱼。 最后:随着对长江流域管理力度的加强,违法违规的钓具和渔具明显减少,但由于夜间管理难度较大,“猫鼠游戏”仍未完全杜绝。 尤其是对渔业生态恢复造成巨大威胁的电鱼行为,仍需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因此,我建议钓鱼人也参与监督举报,为禁渔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另外,对于不遵守垂钓规定,甚至使用被禁的生产性捕捞钓具,以及“泥鳅党”、“活虾党”等使用活饵垂钓的行为,也应从严从重处理。 长江鲥鱼会再次出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