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被抛弃的娃娃鱼:曾经每斤千元供不应求,跌落神坛后却被人唾弃?

钓鱼知识佚名2024-05-24292

每斤价格高达千元,却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娃娃鱼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及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被高度赞赏,其所含的优质蛋白、丰富的氨基酸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使得其营养价值超过了鲍鱼、燕窝、鱼翅及甲鱼等。

因此,在“美食界”和滋补品市场中,娃娃鱼被视为极品,有“水中人参”之称。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它是高端酒店和宴会中的珍贵美味,被食客们视为珍贵的滋补佳品。

然而,有买卖就有冲突。一些人希望通过捕捉娃娃鱼赚钱,因此这种珍稀物种成了“偷猎者”的目标。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因为食用娃娃鱼的人不多,野生娃娃鱼的数量还能维持生态平衡。

好景不长,进入70年代末,中国的野生娃娃鱼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娃娃鱼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遭遇了灾难性的打击。

这是因为娃娃鱼在中国南方地区日益成为高档酒店和宴会的常客,甚至成了“招牌菜”,从此步入了一条悲剧的道路。南方地区的一些机灵的“偷猎者”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便开始悄悄深入山林中去捕捉娃娃鱼。

这些偷猎者通常在山林中住上半个月以上,因为娃娃鱼多生活在山间溪流中,他们便顺流而下,为了能捕捉到野生娃娃鱼,甚至不惜在溪流中下毒,只为了获得高额利润。

当时的贩子,收购娃娃鱼的价格大约在5~10元每斤,后来价格涨到几十元、上百元每斤。而在那个时代,猪肉的价格仅为每斤1元多一点,所以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大量野生娃娃鱼被捕捉,最终出现在餐桌上。

起初,娃娃鱼在我国分布广泛,涵盖青海、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陕西等20多个省份,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江河、湖泊和溪流中。

但到了90年代末,全国各地的野生娃娃鱼几乎濒临灭绝。事实上,早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将娃娃鱼(中国大鲵)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尽管如此,依然有人冒险行动,因为在黑市上,野生娃娃鱼的价格已经涨到每斤超过2000元。那么,为什么曾经桌上的美味、每斤售价高达千元的娃娃鱼会跌落神坛,被人们摒弃呢?

价格跌落的娃娃鱼,一路狂泻

由于难以稳定捕捉到野生娃娃鱼,导致其供应不稳定。同时,由于野生娃娃鱼捕捉和销售被禁止,市场需求难以满足。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些前瞻性的投资者看到了娃娃鱼人工养殖的潜力,开始转向养殖业。

中国的娃娃鱼人工驯养项目始于1978年,在湖南省桑植县的娃娃鱼研究所展开,实现了亲鱼培育、激素催产和授精孵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两年后,第一批人工培育的娃娃鱼诞生,标志着娃娃鱼养殖业的一个重大成就。

事实上,娃娃鱼的人工养殖证明了其极高的经济价值。到了2000年,尽管娃娃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初期投资高达数百万,这使得养殖业的门槛相当高。

据报道,2008年左右,从陕西汉中的娃娃鱼养殖基地引进的一条约10斤重的娃娃鱼亲鱼,售价可达2万元左右,而市场上销售的人工养殖娃娃鱼每斤售价也在1000元以上。

在娃娃鱼养殖初期,那些掌握了养殖技术的养殖户几乎都成了赚钱的“暴发户”,并且这种高利润的局面持续了十几年。

然而,从2013年开始,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市场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原本每斤售价1000多元的娃娃鱼价格突然下降到200~300元每斤,而这仅仅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娃娃鱼的价格继续大幅下跌,最终每斤价格不足100元。

娃娃鱼价格的集体暴跌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由于养殖初期的高回报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导致大量娃娃鱼涌入市场,供过于求;其次,随着消费者对娃娃鱼的新鲜感逐渐消退,消费需求减少,市场价格自然下降。

网友评论

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