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脉红螺入侵黑海,泛滥成灾成“全民公敌”,在国内它不够吃?
黑海位于欧洲东南部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之间,是一个内陆海。因其深沉的海水颜色及频繁的暴风天气,海面呈现出较深的色泽,由此得名。 黑海西侧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连接,而北侧则通过刻赤海峡与亚速海相接。 黑海的整体轮廓呈椭圆状,从东到西的距离大约是1150公里,最宽处在南北方向上达到611公里,最窄处的直径为263公里。 黑海的海岸线总长度为3400公里,海水的平均深度约为1315米,最深点深达2210米,总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 围绕黑海的国家包括东北侧的俄罗斯、东侧的格鲁吉亚、北侧的乌克兰,西侧是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南侧则是风情万种的土耳其。 脉红螺最初在1947年在黑海被发现,它的壳非常坚厚且硬,因此黑海的“捕食者”对这种螺无能为力。没有天敌的威胁使得脉红螺在黑海迅速繁殖,转变为一种侵略性物种。 黑海周围的国家始料未及,这种源自中国的脉红螺是如何突破屏障进入黑海,并迅速泛滥成灾的,导致它们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脉红螺在当地成了众矢之的。 入侵黑海的脉红螺是一种海螺,它在中国沿海尤其是黄海、东海和渤海广泛分布。 成年脉红螺的螺壳高度一般在104毫米左右,最大可达140毫米,宽度约为78毫米,壳体形态呈四方形。 脉红螺的壳非常坚实,具有六层壳面,壳面上有均匀分布的低矮螺肋,形成突出的肩部。 脉红螺的表面主要呈棕色并带有花纹,螺口部分略呈橙红色。 脉红螺喜欢栖息在近海岸的水域,一般生活在3至15米深的区域,藏身于海泥、泥沙和碎贝壳中。 脉红螺的食性多样,幼螺主要以各类海洋藻类为食,成熟后则转为食肉性,主要捕食蛤蜊、蛏子等海洋生物及动物尸体。 黑海原本盛产牡蛎和双壳类生物,但自从脉红螺的入侵后,大量牡蛎被捕食,几乎导致了牡蛎的绝收,给周边的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夏季钓鱼的三个秘密钓位让高温天爆护成为现实!90%钓友不知道
- 夏季钓黄辣丁的3个“夜战秘籍”,90%钓友不知道的爆护诀窍!
- 什么漂相中鱼率高?何时放口?何时打第一口?
- 盛夏钓鱼,学会4个万金油招数,出钓不走空
- 野钓找鱼窝,4大黄金法则,爆护地形不难找
- 夏季钓鱼“致命陷阱”:小钩秒切大钩没口?3步教你选钩稳中鱼!
- 说多了都是泪!钓鱼人踩过的5大深坑,改一个渔获多一分!
- 夏季晨钓黄金法则:下竿先试半小时,不打窝反而爆护?
- 钓底、钓浮、钓离底:三种基本钓法,解锁全水层鱼群!
- 夏季野钓,只有这种位置鱼最多,天气越闷越好钓!
- 夜钓灯颜色选错,渔获少90%!这3个“潜规则”必须知道
- 钓鱼3大“智商税”?不妨试试这3招,省钱又管用,老钓友都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