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湟鱼“泛滥”,已超过了11万吨,为何它还属牢底坐穿鱼?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水湖,湖面面积达到4557.9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高达1050亿立方米。 尽管湖面宽广,青海湖中的鱼类种类却异常稀少。整个湖泊中只有2科3属的6种鱼类得以生存,其中最主要的种群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种——青海湖裸鲤。 当前,青海湖裸鲤已成为湖中的主要鱼种。 不要以为数量众多就能随意对待,触犯法律的后果同样严重!湟鱼,作为青海湖的标志性景观,每年六七月份,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湖边嬉戏。此时湖水激荡,阳光下的水花似乎带着鱼群,形成了壮观的鱼浪景观。 这种独特的自然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然而,尽管湟鱼数量众多,它们的地位却非常尊贵,是不能随便触碰的。一旦造成伤害,不仅面临罚款,甚至可能会被判刑。 去年7月,就有一个游客因不听劝告,非法捕捞湟鱼,结果被严厉惩处。 这名游客试图向孩子展示湟鱼的样貌,不顾他人的劝阻,用手抓起一条湟鱼。这种行为不仅让人震惊,更是导致了湟鱼的受伤。尽管最终将鱼放回湖中,但鱼因受伤和缺氧而死亡的可能性极高。 这种极端的行为,不仅对鱼造成了伤害,也让这名男子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处。 因此,尽管青海湖的湟鱼数量众多,但它们仍受到二级保护。 青海湖湟鱼 湟鱼,也称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种,也是我国唯一的寒带盐水鱼种。 这种鱼全身无鳞,属于鲤科,因此得名裸鲤。它们的体型呈纺锤形,头部较钝,嘴位于头部前端,背部颜色为灰褐或黄褐,腹部则是灰白或淡黄色,两侧散布着不规则的褐色斑点,鱼鳍呈淡红色或灰色。 湟鱼主要栖息在湖底,以藻类、轮虫、昆虫、甲壳类及小型鱼虾为食,并具有洄游产卵的习性。 青海湖湟鱼可长达1米,重达10公斤以上,有记录的最大个体重达23.8斤。 青海湖湟鱼之所以被列为保护物种,是因为它们的确应受保护。即便数量庞大,也应严格保护这一物种。 可以想象,在经济开放初期,60年代的中国,青海为支持国家重要科技项目,曾作出巨大牺牲。 同时,当时正值大饥荒,全国多地饥荒严重,青海湟中县就有超过15230人饿死,上千户家庭消失。 正是在那次饥荒中,湟鱼成为了青海人民的救命食物。三年间,有高达8万吨的湟鱼被捕捞,极大地缓解了饥饿状况。 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湟鱼因其优质肉质而越来越受欢迎,导致过度捕捞。从上世纪60年代的年产量28000吨到70年代锐减至5000吨。 到1995年,相关机构的考察发现,青海湖的湟鱼资源濒临枯竭,总量不足7500吨。 看到这一情况,1994年,青海湖湟鱼被正式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优先保护物种二级名录。 2001年,青海省政府开始实施封湖育鱼计划,持续10年,并实行全湖禁渔。 这一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湟鱼数量逐渐恢复。政府进一步延长了封湖计划至20年。 2021年,随着长江十年禁渔令的颁布,青海湖也响应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湟鱼的保护。 至2022年,湟鱼的资源量已达到11万吨,占青海湖鱼类资源的95%以上。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