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常被认作草鱼的“孪生兄弟”,很多人难分真假,其实是外来鱼类
在水资源丰富的珠江水系,生活着众多鱼类。据不完全统计珠江水系生存着大约682种鱼类,有224种鱼类是特有鱼种,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流域之一。 其中,有不少长相极为相似的鱼种,连垂钓爱好者也分不清楚。 比如,麦鲮、泰鲮和土鲮,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尤其是麦鲮,和草鱼长得极为相似,一度被认为是草鱼的“孪生兄弟”,很多人难分真假。 广东一带的垂钓爱好者,经常能钓到一种和草鱼长得很像的鱼类,仔细观察一下,总能感觉到有些不太一样,但又说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这种鱼就是麦鲮。 在珠江水系,除了罗非鱼之外,就属于麦鲮的种群密度比较大了。 小编在网络上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在2019年的时候,研究人员曾对珠江水系的鱼类分布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一共采集了5867条鱼类样本,其中有927种是外来鱼类,麦鲮的数量就达到了407尾,罗非鱼的数量达到478尾,麦鲮的数量几乎超过了罗非鱼。 喜欢钓鱼的人都知道,罗非鱼在广东一带,是赫赫有名的外来鱼种,甚至只要有水的地方,都能看到罗非鱼的身影,它们所到之处,大量吞食水中的水草等可食用的物质,严重挤压了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因此,罗非鱼虽然是经济鱼种,肉质也不差,但却被钓鱼爱好者视为“入侵鱼类”,只要有它们存在的地方,钓鱼人就别想着安宁。 数量仅次于罗非鱼的就属于麦鲮了,它们虽然和草鱼长得很像,也是实打实的外来物种。麦鲮原产自印度,它们的引进途径几乎和罗非鱼一样。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不少经济鱼类,其中就包括麦鲮。 这种鱼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也不差,生长速度很快,因此被当作一种养殖鱼类,在各地推广。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有个别淘气的鱼会逃逸出网箱。因为麦鲮原本就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跳出网箱对它们来说并非难事,久而久之,自然水域当中的麦鲮数量越来越多。 麦鲮之所以能够在珠江水系立足,得益于它们十分高效的繁殖能力。一条麦鲮一次就可以产卵10-15万枚,体重大的产卵量更多,并且麦鲮的鱼卵孵化效率较高,据称其存活率可达3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 最后经过40多年的无序繁殖,麦鲮在南方水域已经形成气候,在自然水域中的数量,远超本土的草鱼,这一点垂钓爱好者们深有感触,在钓鱼的时候有时候以为钓到了草鱼,结果拉上来一看,这条鱼的眼睛却有一处红斑,除了这个差异之外,它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甚至被很多钓友误认为是草鱼。 其实,如果认真观察,还是会发现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在外观方面:麦鲮的腹部大部分区域呈现银白色,仅仅背脊的颜色比较深。它的脑袋相对较小而尖,鳃盖也较小,麦鲮的身体上的鳞片看起来没有草鱼那么明显。 麦鲮 反观草鱼,深青色的体色,从背脊一直延伸到了半个身体。草鱼鳞片之间的线条染色更深,感觉像每一颗鳞片的边缘都被描了一道线似的。 麦鲮的性情非常活跃,喜欢在活水激流中游泳,游速快且善跳跃。它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不耐低温。而草鱼则没有那么活跃,性情更温顺一些,抗寒能力也要强于麦鲮。麦鲮的性情非常活跃,喜欢在活水激流中游泳,游速快且善跳跃。它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不耐低温。而草鱼则没有那么活跃,性情更温顺一些,抗寒能力也要强于麦鲮。 如今,当初引进来养殖的麦鲮,已经在珠江水系扎根,甚至连长江水系都有发现它们的影子。麦鲮的大量繁殖,对生态系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一点尚没有明确的判断,毕竟当初它们也是一种肉质尚可的经济鱼类,只要不像罗非鱼一样,肆意侵占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麦鲮也可能给大家的餐桌上添上一道可口的饭菜。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
- 北方黑坑钓柳根鱼和华子鱼的5句口诀
- 被带倒刺鱼钩扎肉里,不要硬拔取钩,这样处理避免二次伤害
- 水库白条鱼太凶,饵料到不了底?教你四招,可避开上层白条
- 武汉一大学组织捞鱼,每年评选捕鱼王,网友:不如改为钓鱼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