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想吃,现在吃不起的“沙里趴”,如今身价暴增成水中贵族!
在乡村的小溪中,有一种鱼很常见,却鲜有人知其正名,我们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沙里趴”,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奇特,背后其实有其原因。 这是因为,沙里趴这类鱼平日里喜欢在水底慵懒地躺着,尤其倾向于选择沙质地带和石头较多的区域作为栖息地。 当地的孩子们都爱抓鱼玩耍,我们会用竹篓做成的陷阱,在里面放些小蚯蚓作诱饵,扔进水里大约三四个小时后就能捉到沙里趴。 在我小时候,这种鱼非常常见,但大家并不食用它,捉到后要么随手丢弃,要么就成了鸭子或猫咪的食物。那么,这种无用的沙里趴究竟是什么鱼呢? 在水中游弋的沙里趴 一、初识沙里趴 沙里趴是其地方名称,学名为棒花鱼,也称沙锤鱼、爬虎鱼。这种鱼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钱塘江、珠江、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以及这些地区的水库和清澈的池塘中。 野生棒花鱼在自然水域中的栖息地选择与所处水域的环境密切相关。生活在江河中的棒花鱼,偏好栖息在流速平缓的河湾或水流较急的回水区。 而在湖泊和池塘的环境中,棒花鱼倾向于选择环境安静的区域,尤其是沙底或石堆附近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非常适合它们懒洋洋地躺着休息。 水底的棒花鱼 棒花鱼属于小型鱼类,成年鱼体长通常在4至6厘米。雄性棒花鱼在繁殖季节色彩鲜明,头部和胸鳍前缘有尖刺状的白色珠星。体型较小的棒花鱼不仅喜欢筑巢,而且具有护巢习性。 尽管棒花鱼很常见,但它们较为娇贵,特别不能耐受低氧水域。棒花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水温在8℃以上就能生存,而在约30℃的水温下最为活跃,也是其繁殖的最佳温度。 棒花鱼对食物的要求不严,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枝角类、桡足类、端足类以及水生昆虫、水蚯蚓和植物碎片为食。 曾被称作懒鱼的棒花鱼,如今在水族馆中却成了受欢迎的对象,那么它是如何在水族馆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呢? 鱼缸中的棒花鱼 二、棒花鱼的转变和水族爱好者的青睐 棒花鱼的外形并不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略显丑陋。对于初次见到它的人,可能会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特别是它那慵懒的姿态。 你可能会问,棒花鱼这么懒,它如何能够成为水族圈的宠儿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他鱼类如下口鲇(清道夫),虽能清洁鱼缸,但在无人注意时也可能损害其他观赏鱼,因此逐渐被排除在外。 那么棒花鱼呢?没错,它能够清理鱼缸中的残渣和其他杂质,如剩饭、鱼粪及其他垃圾,这让它受到了水族爱好者的欢迎。 尽管棒花鱼和清道夫在清洁能力上可能相似,棒花鱼偶尔会懒散,但不会对观赏鱼造成伤害。因此,棒花鱼凭借其特殊能力,也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是,曾经随处可见的棒花鱼,如今已经变得罕见。 沙底上的棒花鱼 三、棒花鱼数量减少的原因 1) 水质污染 过去那些清澈见底、鱼类丰富的河流已不复存在。近年来,家乡的河流污染严重,臭气熏天,儿时的美好景象已经消失。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构成致命威胁。一旦水源被污染,不仅棒花鱼数量减少,其他水生生物的繁衍和生存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2) 迷魂阵 河边常见的一种捕鱼方法是迷魂阵,通过在水中设置竹竿和网格,任何进入的鱼都难以逃脱。这种捕鱼网的网眼非常细,几乎可以捕捉所有大小的鱼。 3) 地笼 地笼,也称为绝户网,是一种非常细密的捕鱼网,连1厘米的小鱼和小虾也不放过。地笼的使用在各种水域中都非常广泛,其捕捞效果极其严重。如今,在禁渔期间,地笼的使用已被严格禁止。 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双重影响,棒花鱼的自然繁衍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其数量逐年减少。 |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夏季钓鱼的三个秘密钓位让高温天爆护成为现实!90%钓友不知道
- 夏季钓黄辣丁的3个“夜战秘籍”,90%钓友不知道的爆护诀窍!
- 什么漂相中鱼率高?何时放口?何时打第一口?
- 盛夏钓鱼,学会4个万金油招数,出钓不走空
- 野钓找鱼窝,4大黄金法则,爆护地形不难找
- 夏季钓鱼“致命陷阱”:小钩秒切大钩没口?3步教你选钩稳中鱼!
- 说多了都是泪!钓鱼人踩过的5大深坑,改一个渔获多一分!
- 夏季晨钓黄金法则:下竿先试半小时,不打窝反而爆护?
- 钓底、钓浮、钓离底:三种基本钓法,解锁全水层鱼群!
- 夏季野钓,只有这种位置鱼最多,天气越闷越好钓!
- 夜钓灯颜色选错,渔获少90%!这3个“潜规则”必须知道
- 钓鱼3大“智商税”?不妨试试这3招,省钱又管用,老钓友都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