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入侵珠江最成功的鱼,在我国生活40多年,还有人以为它是草鱼
珠江,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丰盈的河水与众多的支流,也让珠江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加上国际化经济的开展,一些外来的鱼种也趁机进入珠江,并凭借一己之力在珠江中扎根发芽,像罗非鱼、革胡子鲶、清道夫、鲳鱼、麦鲮等外来鱼种随处可见,然而入侵最成功的当属麦鲮。 01麦鲮为何是入侵珠江最成功的鱼? 在2019年时,研究人员对珠江流域进行了调查,此次采集5867尾鱼样本,其中有927尾外来物种,这之中麦鲮数量为407尾,而罗非2个品种累计才478尾,可见麦鲮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同时根据珠江流域钓鱼人的反馈,如今在珠江中垂钓基本上钓到的都是麦鲮,想要钓到鲫鱼鲤鱼等是非常困难的,不过钓麦鲮也比钓清道夫要好,因为麦鲮在水里的劲很大,钓着很过瘾,并且还可以带回家做成鱼丸。 不过小编没有去过珠江流域垂钓,但网上经常晒出当地成群的罗非鱼,现在却被麦鲮抢了风头,那麦鲮究竟有什么样的来头呢? 02麦鲮在珠江流域的40多年 麦鲮全称为麦瑞加拉鲮,于1982年从印度引入我国。当时为了丰富国人的餐桌,我国从世界上引进了多种具备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而麦鲮进入我国之后,也的确展现出了它独有的经济价值。 麦鲮是一种广温性的鱼种,即使是在低氧环境下、水温不低于14C的时候,麦鲮依旧可以正常地生活繁衍,它们以各类谷物、腐败植物、浮游生物等为食,适应能力强又不挑食的麦鲮,来到我国之后便仿佛来到了乐园。 对于养殖户来说,麦鲮的抗病性和生长速度也让他们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在食物充足且饲养环境适宜的时候,当年繁殖的麦鲮即可达到300克以上,最大的可达800克以上。 同时麦鲮2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单次产卵量10~15万枚,并且体型越大的麦鲮产卵数量更是会成倍增加,像6斤重的麦鲮单次可产卵30~45万枚,同时鱼卵的存活率高达30%~50%。 古语有云“此子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在珠江流域如此适宜的环境下,麦鲮经过40多年的繁衍发展,不仅严重影响了原有本土鱼类的生存,同时也把其他外来鱼种一一踩在脚下。 麦鲮能如此成功地侵入我国珠江水域,除了以上的优势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得很像本土鱼,这也是不少麦鲮能存活繁衍到今天的一大助力。再加上麦鲮已经在珠江流域扎根40多年,以至于不少人把麦鲮认作我国的本土鱼。 03麦鲮和本土鱼傻傻分不清 提到草鱼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而麦鲮就和草鱼长得有些相似,尤其是那种一两斤左右的麦鲮,更是和草鱼极度相似,若非经常钓鱼或者从事渔业相关的工作的人士,又在不经意间看到的话,很容易把麦鲮当成草鱼。 在珠江流域附近,有个别养殖场至今仍将草鱼和麦鲮混养,这样能大大提升养殖产生的经济价值。 除了草鱼外,把麦鲮和泰鲮这种外来鱼种以及我国的原生鱼种土鲮鱼放在一起时,若不仔细观察也很难辨别出来。 04麦鲮的潜在威胁 麦鲮鱼虽然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养殖规模,但我们依旧不可大意,它们仍存在潜在的威胁。 和其他外来鱼种一样,麦鲮鱼在我国淡水中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它们的种群数量规模越大,那说明本土鱼类的生活空间越小。加上珠江流域水系发达,麦鲮鱼很可能借助天然的地理优势,朝着附近的其他水域发展。 从生理特性上来看,虽然麦鲮鱼和罗非鱼一样不耐低温,但是经过多年的繁衍适宜,谁也不敢说它们永远无法适宜低温环境,因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避免它们进一步的扩张。 各位朋友,你们能准确分辨认出麦鲮鱼吗?你是否见过或者钓过麦鲮鱼呢,你觉得麦鲮鱼的到来,利弊谁更多一些呢?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野钓5大绝招,掌握其中一半,鱼获很稳妥
- 冬季野钓鲫鱼,时机不当鱼不开口,窝点不对周围没鱼
- 冬季野钓鲫鱼,这样的饵料更受欢迎,大板鲫狂口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
- 北方黑坑钓柳根鱼和华子鱼的5句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