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鱼:曾被误认为是“染色鱼”!钓鱼爱好者常用它讨家人欢心
在市井深处的菜市场中,有一种体型不大,周身长着三根刺的“嘎鱼”,常常被人买了拿回家炖汤。 小时候,我们也习惯叫它“昂刺”或者“黄骨丁”。但说起它的学名——黄颡鱼,估计没几个人听过。但只要叫起“嘎鱼”这个名字,可谓是妇孺皆知。 多半是因为它的美味。 01认识嘎鱼:曾被认为是“染色鱼” 嘎鱼,学名黄颡鱼。但这个学名的存在感极低,因为它会“嘎嘎叫”,所以“嘎鱼”这个称呼似乎更广为人知。 嘎鱼体色偏黄,略带暗黑色,整体观感不错。之所以呈现这个颜色,是因为它们的皮肤中含有黄色素和黑色素,在不同环境下,这两种色素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其体表颜色也会随之改变。 早在数年前,网络上有人曝光一些水产店的嘎鱼为“染色鱼”,主要表现为这些鱼在宰杀的时候体色突然变黑,体表的颜色一抹就掉,以至于被人误认为是“染色鱼”,有人认为是养殖者投放色素喂养,才让嘎鱼披上了一层“黄金甲”。 其实,这不是嘎鱼被染色了,而是它体表的黄色素被破坏了,只剩下一层黑色素。就算是在野外垂钓的野生嘎鱼,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嘎鱼会产生应激反应,体色也会由黄慢慢变黑,出现“掉色”现象,这都是正常的。 因此,千万不要再因为嘎鱼掉色,而去水产市场去“找事”了,很可能会碰一鼻子灰。 02三根尖刺让很多人终身难忘 嘎鱼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它身上的“三根刺”,分别在背部和身体两侧,不少人应该是对其深有感触。尤其是钓鱼爱好者,估计对它是终身难忘。 原因就是这三根刺带有毒腺,被它刺伤后会有剧痛感,有时候这种痛感往往要好几天才会消散。 据研究发现,黄颡鱼的毒液主要是针对于肌肉神经,用于警告捕食者,同时为自己增加逃跑时间,被尖刺刺伤之后,有可能出现发烧、心率过高等症状。因此,一旦被它刺伤,一定要尽快将毒液挤出去,并用肥皂水消毒,可时代减轻疼痛感。 当然,大家更要学会如何防止被黄颡鱼的尖刺扎伤。用手抓它们的时候要格外小心,避免伤到手指。 03钓鱼佬常用它讨家人欢心 嘎鱼体型不大,但却是钓鱼爱好者最喜欢的对象鱼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味道十分鲜美。 如果外出钓鱼的时候,能钓到一盘嘎鱼,来犒赏一下家人,那么下次再出门垂钓的时候,应该就没那么困难了。 用一盘嘎鱼,讨得家人的欢心,换来几次玩出垂钓的机会,这是钓鱼佬的惯用手法。 试问一下,有哪一个钓鱼爱好者没有想着用这种办法去讨好家人呢。毕竟外出钓一次鱼不容易,让家人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04嘎鱼该如何垂钓? 要讨得家人欢心,首先得掌握钓嘎鱼的技巧。 嘎鱼贪食,钓起来并不是很难。但也要注意几点核心技巧,这样垂钓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最起码能够钓够一盘菜。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垂钓嘎鱼的几点心得吧。 第一,钓位是决定渔获量的关键。想钓获大量嘎鱼,首先要找到它们的栖息地。 嘎鱼畏光,具有一定的领地保护意识,还有筑巢产卵的习惯。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就需要寻找具有以下特征的地方: 1、水底有结构的区域,便于嘎鱼藏匿、筑巢。比如石坝头、沟坎底部、水草缝隙当中,都是嘎鱼喜欢待的地方。 2、可以避光的水域,比如桥墩下、树荫中,光线相对较弱,不会影响嘎鱼进食。暴雨过后浑浊的河道,也是垂钓嘎鱼的好机会。 第二,注意钓饵的选择。嘎鱼嗜腥,钓饵同样也需要腥味十足才行。蚯蚓是最常见的钓饵,使用蚯蚓钓嘎鱼的时候,注意选择整根蚯蚓挂钩,让蚯蚓尾部或头部露在外边不断蠕动,可以更好地吸引黄辣丁咬钩。 也可以用蛴螬(金龟子的幼虫),这种钓饵相对难找,但用它钓到的一般都是大个体的嘎鱼,甚至还有鲶鱼、牛尾巴鱼等无鳞鱼。 最后就是猪肝、鸡肝等动物内脏,这个也很常见,用它垂钓的钓友也比较多,切成小段挂钩诱鱼效果不错。 第三,打窝诱鱼。前面说了,嘎鱼有领地保护意识,一般情况下一处钓点的嘎鱼数量并不会太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打窝诱鱼,才能确保窝子里的鱼不会突然被钓没。 打窝的方法很简单,用蚯蚓会猪肝、鸡肝捣碎,和钓点的泥土搅拌到一起后即可打窝。如果想让诱鱼时间更长一些,可以用丝网将鸡肝、猪肝包裹在一起,一头系上绳子抛到钓点当中,既可以诱鱼,又可以留鱼。 05编后语 看完了垂钓嘎鱼的方法,网友们是不是跃跃欲试?目前这个季节正是垂钓嘎鱼的好时机,如果想要讨好家人,这个时候出钓再好不过了。 了解完嘎鱼的特性后,网友们也可以给他人科普一下,可别再把嘎鱼当成是“染色鱼”了,那样真的会贻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