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它长着一对“牛角”,在印度长到200多斤,却在我国成保护鱼类

钓鱼知识野钓2024-06-04

常言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琢下,自然界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奇特的生物,就拿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来说,除了我们常见的“四大家鱼”外,还生长着一些较为独特的鱼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种长着“牛角”的鱼,它的学名叫做巨魾,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鱼类,并且它在印度横河中长到200多斤,但在我国却是保护鱼类,为什么会被区别对待呢?

了解巨魾

巨魾是脊索动物门鱼纲鲇形目鲇科鱼类,俗称老鹰坦克、面瓜鱼、坦克鸭嘴、老鹰鸭嘴等,在其幼小时看起来和黄辣丁有些相似,但黄辣丁鱼嘴上生长的胡须为圆柱形,且修长,但是巨魾鱼嘴边上的胡须却宽大厚重,尤其是在其体型达到一定程度后,这对角质化的“胡须”就跟水牛的角一样,仿佛是一条生有“牛角”的水中“怪兽”。

随着巨魾体型的增加,尤其是成年后的巨魾,从背部看过去,它又和鲶鱼非常的相似,并且巨魾的生活习性和鲶鱼几乎相同,巨魾也喜欢昼伏夜出,它们白天在岩石下方或者有乱石的地方藏身,等到夜幕降临之后再出来觅食。

巨魾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水体中的其他鱼类和虾类,但它们体型庞大不善长时间的迅游,因此它们一般都会选择蛰伏起来然后静待猎物“送上门”,在发现锁定猎物后,它们会猛地“弹射”而出一口咬住猎物,巨魾的口腔中生有一排尖钉样粗壮可怕的牙齿,因此被它们咬住的猎物往往难以逃脱。

可能和鲶鱼不同的一点就是巨魾很喜欢待在急流中,或许是这样的环境更方便猎物“送上门”吧,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巨魾下颚和腹部稍显扁平,这样可以让它们更加贴近水底,从而抵消水流带来的冲击力。

巨魾在中国是二级保护鱼类

巨魾在全球均有分布,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以及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均有发现它们的存在。

巨魾虽然对于淡水中的其他生物来说是无法抵抗的存在,但是巨魾喜欢蛰伏不动,因此早期渔民常用网捕和沉钩捕钓等方式将其捕获,因为肉质呈黄色,因此在民间得名“面瓜鱼”。

也正是因为巨魾的“懒惰”导致它很容易被捕获,以至于在早期人为的过度捕捞之下,巨魾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野生巨魾,后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目前自然水域中的巨魾已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如果大家意外遇上记得妥善处理哦。

巨魾在我国成为了二级保护鱼类,却在印度恒河中顺利地长到了200多斤,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巨魾在印度恒河长到200多斤

恒河,发源于中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南麓,恒河上源为巴吉勒提,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印度人民的母亲河,恒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人民,加上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被视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

对于印度的大部分民众来说,能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是他们一身的荣幸,并且不少人死亡后都希望自己能埋葬于恒河中,在综合多种因素之后,那些生活在恒河中的淡水生物也是不允许伤害的,可以说也没有哪个信徒会去干这种“蠢事”。

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这也让印度恒河成为了诸多淡水生物的乐园,尤其像魾这类肉食性鱼类,它们既有着丰富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也不用担心人类去捕捉它们,因此它们可以尽情地生长繁衍。

这也是巨魾能在印度恒河中顺利长到200多斤的主要原因了,当然,这也离不开它们本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若换成其他娇贵点的鱼,恐怕就是另外一幅场景了。

野生巨魾作为我国二级保护鱼类,为了帮助它们恢复原有的种群,我国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2012年3月24日人工繁殖试验成功,4月20日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苗约1000尾,这也为恢复巨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各位朋友,你们是否见过这种俗称为面瓜鱼的巨魾呢?对于它们能在印度恒河生长到200多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各抒己见。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