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版“丑小鸭”胭脂鱼,生存了近百万年,却只能靠增殖放流延续?
《丑小鸭》的故事是充满希望的,它让我们明白,初期的困难并不会阻挠你走向成功。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能够蜕变为天鹅,飞翔在蓝天之上。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非常美好的,也是许多人所向往的。 在中国的鱼类资源中,也有一种鱼与丑小鸭的经历非常相似,它出生时非常不起眼。然而,随着成长和环境的适应,这种鱼最终变得非常美丽。 这种鱼就是生活在长江中的,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胭脂鱼! 长江这条美丽的河流,不仅孕育了千年的中国文化,也养育了众多普通而珍贵的鱼类。 谈到长江的顶级鱼类,有这样一句描述:“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简洁的描述涵盖了长江中最顶尖的鱼类。 其中“前进腊子”指的是中华鲟,“万斤象”描述的是已经灭绝的白鲟,“黄排”则是指美丽的胭脂鱼。 胭脂鱼: 胭脂鱼,学名也叫胭脂鱼,别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等。它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属于大型的中下层鱼类,主食包括底栖无脊椎动物、底泥中的有机物、藻类和植物残骸。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福建的闽江! 胭脂鱼是一种经历多阶段变化的鱼类,从刚孵化时的灰白色体表,到幼鱼时期的深褐色和身侧长出的三条黑色横条,再到成熟期的青紫色或淡红色体色,胭脂鱼的变化非常显著。 胭脂鱼之所以被称为大型鱼类,是因为成年个体可以长到1米以上,体重最重可以超过30公斤。 长江的胭脂鱼已经存在了千年,起源可追溯至中生代,而中国的胭脂鱼是在中新世时流入长江并生存下来,形成了独特的族群。 然而,这种古老的物种现状却十分悲哀。根据专家统计,近20年来,野生胭脂鱼的数量极为稀少,甚至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还少,截至2019年的数据显示,野生胭脂鱼的数量不足100尾。 尽管市场上看到的胭脂鱼似乎很多,甚至有售卖,但那些都是人工繁殖的结果。 为了保护胭脂鱼的种群,中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持续的增值放流活动,比如武汉在2021年11月23日的放流活动中,放流了18.2万尾5至10厘米的胭脂鱼鱼苗! 胭脂鱼之所以变得如此稀少,原因多样。尽管长江已实施了长达十年的禁渔期,但之前长江的生态环境已大为恶化。重大的污染排放、大坝的建设、过度捕捞等,加上频繁的船舶活动。 胭脂鱼作为洄游性鱼类,由于大坝截流导致洄游路线中断,直接破坏了繁殖点;同时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胭脂鱼,受到工业排放和船舶渗漏造成的水质污染影响,其繁殖能力受到抑制。再加上胭脂鱼成长周期慢,从孵化到成熟需7至8年,频繁捕捞给它们的成长留下了极小的空间。 这样一种被誉为“美人鱼”的胭脂鱼,从一个大族群走向了濒临消失的边缘,只能依靠人工放流来维持种群,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现状。 长江十年禁渔能否为这些鱼类带来新的生机?其实,中国对长江的水生资源保护始于很早。虽然很多人认为大坝是导致洄游鱼类稀少的主要原因,但建造大坝是国家的重要项目,我们不能仅因为鱼类的需要就阻碍社会发展。大坝的建设不仅能抗洪防灾,还能通过水电站为国家提供电力,这是非常有益的。 考虑到鱼类的需求,在设计大坝时,工程师已经考虑到建造洄游鱼道和仿生繁殖地。 虽然这种设计在初期可能看不到明显效果,但我相信,未来不久,鱼类将能适应这种变化,届时的结果应该非常令人满意。 加上渔业部门实施的长江十年禁渔令,这是从根本上保护长江鱼类的举措。从禁渔令实施至今的短短几年,长江鱼类的状况已有显著改善。 在长江流域,已经有多处目击白豚出水嬉戏,长江沙滩边鱼群游弋,10万尾中华鲟在江苏长江入海口休养,等待适应入海环境。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的禁渔政策不仅对国家有益,也将有效推动长江鱼类的复苏。 总结:随着长江禁渔政策的持续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被称为“美人鱼”的胭脂鱼等珍稀鱼类将逐渐复苏。那些仅存的100尾野生胭脂鱼将成为种群恢复的关键。毕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它们能像“丑小鸭”一样,凭借坚持和时间,最终实现壮丽的逆转。 对于胭脂鱼的野生复苏,您怎么看?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