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鲤鱼涌现,岸边数千米长,尽是垂钓者,网友:鲤鱼多不是好事
“黄河的鲤鱼数量激增,我们赶紧去看看吧。”“你听说了吗?最近黄河的鲤鱼特别多,听说一天能钓上几十公斤,我们快点出发吧。” 这样的消息在黄河附近的钓鱼爱好者中迅速传播。然而,尽管消息广为传播,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接着,一则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迅速吸引了钓鱼者的注意,大家开始蠢蠢欲动。 正是这段视频,点燃了钓鱼者的热情。不久,又一视频更加火爆,画面中显示,黄河的某一河段,沿岸上千米范围内,密密麻麻坐满了垂钓者。 这情况不禁让人质疑,黄河的生态是否已经得到了恢复?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的鱼? 长达十年的禁渔期已过,黄河仍旧艰难,与长江形成鲜明对比。长江和黄河,历来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在长江十年禁渔前,这两条重要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渔业资源几近崩溃。 早在1954年,长江的渔业产量约为54万吨,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骤降至仅8万吨。这种急剧的下降直接反映了长江渔业的衰败。因此,2021年1月,农业部决定对长江流域实施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 正是这十年禁捕令,使得长江地区的鱼群得以恢复,鱼儿纷纷靠岸。 相比之下,黄河的状况则要糟糕得多。虽然每年都有禁渔期,但这些措施似乎难以阻止黄河渔业的衰退。 尽管黄河的渔业资源不如长江丰富,但其产量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20世纪50年代,黄河南端的鲤鱼年产量高达15万公斤。到了80年代初,黄河流域的鱼类多达190多种。然而,随后几年,黄河的鱼类种类数量持续减少,到了21世纪初,黄河的鱼类种类减少了近一半。 黄河的本土鱼种,如黄河鲤、黄河鳗鲡、刀鱼、雅罗鱼等,或已灭绝,或濒临灭绝。 与长江不同的是,黄河边缘的城镇较少,多为荒芜戈壁。长期禁渔的成本高昂,且管理巡逻不便。 此外,尽管黄河的渔业资源丰富,但其高峰期产量也只有6.5万吨,与全国6500万吨的总产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黄河的生态保护措施只能是间断性的禁捕。 黄河鲤鱼的大量出现背后隐藏着的不仅仅是乐观的一面。尽管不能实施长期禁渔,农业部对非法捕捞的打击仍旧使黄河的状况看似乐观。 但是,打击非法捕捞虽有助于资源恢复,若深入了解,可能就不会认为这是件好事。 近日,黄河鲤鱼的数量大增,引来了众多钓鱼爱好者。但有见识的人发问:这些黄河鲤鱼真的可以食用吗? 这简单一问,揭示了一个关键的真相。 原因在于,这些所谓的“黄河鲤鱼”并非真正的黄河本土鲤鱼。 真正的黄河鲤鱼,头小尾赤,体长梭形,鳞片金黄,背部略暗,腹部白色,鳍尖鲜红。黄河鲤鱼肉厚骨小,内脏少,自古以来即为珍品,如古语所言:“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 而视频中的鲤鱼,无论是色泽还是体形,甚至种类都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尽管黄河鲤鱼数量似乎激增,但这并非是好事,因为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黄河鲤鱼。 近年来,黄河中的外来鲤鱼品种越来越多,这些包括“大连1号”杂交鲤、苏氏圆腹鱼等。 正是由于这些外来鲤鱼的加入,黄河的本土鲤鱼数量大减,连外来物种如镜鲤也开始在黄河中繁衍生息。 至于这些物种的来源,最大的原因是放流,一些由黄河鲤鱼基因培育的品种,以及其他由散人放流的行为引入的品种。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