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吃粽子,摊主为何要把粽叶回收?还要在烧水池里放几条小鱼
又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现在的粽子各式各样,比如糯米红枣、蛋黄、大肉、海鲜甚至还有榴莲味的,让人陷入选择困难。 这让我又想起了30年前的端午节,那个时候大家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粽子的种类很少,大都是糯米馅的,里面包一个红枣,外边再撒一层白糖。 这样的粽子看起来不能和现在的花样相比,但在30年前,能吃得上一次粽子,好像是很难得的事情。 本人老家位于豫西南地区,现在还清楚地记得30年前吃粽子的场景。 那个时候妈妈带着我走六七里路去街上赶集,返回来的时候,在一个河边的桥头处,有一对老夫妇开着一个简陋的小店,里面有粽子、糖果等,旁边还有一个石头做的茶台,一旁小河边的沙滩中挖了一个沙池,做饭烧的水都是取自沙池里面。 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妈妈带着我路过这个桥头的时候,会买两个粽子给我吃,还记得当时一个粽子大约一两毛钱的样子,老摊主把粽子给我们剥好,放在一个小碟子里,外边撒点白糖,我大口吃着,很快两个就吃完了,妈妈舍不得吃,在一旁看着。 老摊主待我吃完粽子后,会把粽叶回收,而且粽子只能在现场吃完,不能把粽叶带走。这和我们现在有很大不同,现在的粽叶都是直接扔掉。 回想起当时,那对老夫妇好像十分爱惜粽叶,每次剥下来之后都会把它清洗干净,再晾干,然后重复使用。 粽叶其实就是芦苇的叶子,当时这种东西也相对匮乏,加上大家都比较爱惜东西,所以粽叶都是重复利用的,摊主很爱惜,吃完粽子后就会把粽叶回收,不让带走。 吃完粽子之后,可以喝老人家从河边沙滩水池中的水烧成的茶,当时农村根本没有自来水一说,都是打的深井,每家每户从里面打水喝。老人家的摊位离河边很近,于是他就在沙滩上挖了一个烧水池,自己去里面打水,然后用它做饭、煮粽子。 当时很好奇,亲自跟着老人家下去看他挖的烧水池,水池旁边放了一些树枝遮挡着,老人家说是为了防止有人或动物掉进去。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水池底部还有几条小鱼在来回游动,还以为这是从河里游过来的小鱼,于是便问这几条鱼的来历。 老人家呵呵一笑,说道:“这是我从河里抓来的鱼,它们可不是自己游过来的……” 我又问:“放几条小鱼干啥?” 老人家答道:“这你就不懂得了吧,每次来取水,我都会看一下这几条小鱼还在不在,如果小鱼突然死掉了,这水就不能喝了……” 听过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老摊主为了防止水质受到污染或者别有用心之人进行破坏,特意用几条小鱼来监测水质。 还别说,河里的水烧出来的茶喝着有一股甘甜味,吃完粽子之后再喝一杯热水,那种感觉幸福极了。 因为平时很少能吃到粽子或者别的点心,就算是粽子,也不是每年都能吃到。 当时过端午节,和麦收季节基本吻合,过节吃得最多的就是煮鸡蛋、煮大蒜,从田间地头拽一把叫作“猫眼睛”的野草,和鸡蛋、大蒜放在一起煮一煮,这就算是过节了。 现在再回过头看一下,当时的生活条件真的很是简陋,吃一个粽子也算奢望,更别提能见到像现在各种花样的粽子了。 作为80后一代,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特别苦的日子,但在30多年前,老家也并不富足,吃一次粽子也算是改善生活。 前段时间回老家,路过那个曾经吃过粽子的桥头,早已经物是人非,老桥已经垮掉,旁边又修了新桥,老人家也早已不在。但现在还清楚地记得30年前在河边吃粽子的情景,还记得河边烧水池那几条游动的小鱼。 各位网友,如果你是70-80后一代人,还能记得第一次吃粽子的情景吗?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