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为鸡鸭食物的鳑鲏鱼,因受到日本天皇钟爱而实现了逆袭
生于80年代的后期,成长于乡村的我们,对鳑鲏这种鱼肯定不感到陌生。在童年时期,村中的小河沟、池塘和溪流里,它是最常见也最易于捕捉的小鱼。只需用竹篮,随便放些食物,稍等片刻后提起,常常能捕获不少。 然而,那时候的鳑鲏,捕捉后往往只是成为家禽的食物。 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河中的食用鱼类数量众多且种类繁多。鳑鲏在当地被称作“屎光皮”,暗示它仿佛生长在厕所里,看上去令人不悦(实际上,鳑鲏对清洁水质的需求极高,通常只有清洁的水域才有它们的存在)。 然而,正是这样的鱼,却实现了惊人的“逆袭”。从几乎无人问津,到现在价格翻倍,按条出售! 鳑鲏的奇特经历是怎样的? 神奇的鳑鲏,依靠河蚌繁衍后代!鳑鲏又名四方皮、镜鱼、彩圆儿、屎光皮,属于小型淡水鱼类。鱼身呈椭圆形,扁平,与鲌鱼外观相似。鳑鲏的头和尾部大小比例大致一致,头部小而呈三角形。它是杂食性鱼类,主食水藻、浮游生物和碎屑等。 鳑鲏的体长通常在30至100毫米之间,最大的也仅150毫米。其体色鲜艳,呈现淡淡的彩色。它们喜欢栖息在淡水湖底和河流浅水区,少数种类生活在清澈且多石的溪流中。通常生活在静止的水体,水草丰盛的环境中,喜欢群游。 鳑鲏的繁殖方式最为独特。 它们的繁殖并非通过雌雄交配,而是通过河蚌帮助繁殖。 每年鳑鲏的繁殖季节来临时,雌雄鳑鲏会一起寻找开口的河蚌。雌鳑鲏将产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中,把椭圆形的卵产在蚌的鳃腔内。然后,雄鳑鲏在河蚌的入水口处释放*子。当河蚌呼吸时,会将*子吸入鳃腔,使精卵结合。 之后,鳑鲏的受精卵会转移到河蚌的鳃瓣中,逐渐发育。鳑鲏的卵在河蚌内,受到呼吸引起的水流翻动,从而获得充足的溶解氧,最终孵化出来。经过3至4周的成长,幼鱼才会离开河蚌,独立生活。 鳑鲏的生长阶段主要包括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这5个阶段。大多数鳑鲏种类在1年龄时性成熟,最长寿命仅4至5年。 从无价值到现今身价倍增,它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说起来也奇怪,鳑鲏自己也未曾想到,曾经沦为家禽食物的命运。而现在,身价大增,不仅成为水族馆的新宠,甚至在餐桌上也受到广泛欢迎! 如今鳑鲏的价格真的很高,普通个体按条出售,价格在5元/条,一些个体较大,体色艳丽的可达10元/条。即使是100mm的个体,体重也仅50克左右,按斤计算,价格轻松突破50至60元/斤!这样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淡水鱼的价格,真是出乎意料! 鳑鲏告诉你,“逆袭”只需一个契机! 鳑鲏的价格逆袭之路,正是一个契机所致。 契机源自一个日本人,他将鳑鲏推向了水族爱好者的顶端! 20世纪90年代,日本天皇偶然了解到中华鳑鲏,看到其精美的照片后,被其美丽的色彩深深吸引,于是特地派人到无锡太湖边寻找鳑鲏,并最终将其带回日本,成为他家鱼池的新宠。 正是这样一个契机,使鳑鲏实现了翻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水族文化,因此,那些经营水族产品的商家便察觉到了商机。 最终,他们开始大规模收购并培养鳑鲏进行销售。对水族爱好者而言,鳑鲏的色彩及其群游习性,确实能为鱼缸增添不一样的美感。 就这样,鳑鲏在水族领域的逆袭之路走向成功! 水族领域的成功并非其终极目标,它还要让自己摆脱成为家禽食物的命运,成功打入国人的“口”!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饮食文化独树一帜,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各有不同的功效。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因此,食材的多样性宛如一本百科全书般丰富。 在中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凡是能被吃的,那么这种物种就不可能泛滥成灾。正如网友所说,如果能吃,那么它能顺利度过幼生期,我们就算输了! 不过,吃归吃,每种食材都有一系列的功效。现在,鳑鲏为了打入国人的餐桌,已有食疗师列出了它的多种功效! 鳑鲏鱼含有丰富的镁,有助于调节心脏活动、保护心血管、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并可以预防高血压。鳑鲏鱼肉质松软,有助于通乳,含有大量的磷、钙,特别适合儿童和孕妇食用。对体弱者来说,具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话虽如此,我们不单单谈论鳑鲏的功效,就其肉质鲜少鱼刺这一点,已足以让大多数人接受它了。 虽然鳑鲏鱼肉略带苦味,但在当前的生活条件下,许多人已经厌倦了大多数淡水鱼类。这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小鱼,有时却也能大开食欲。 总结鳑鲏鱼的逆袭绝非偶然,它之所以受到水族发烧友的追捧,日本天皇的插曲,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毕竟,对美的追求,我国的文化底蕴在全球也是极为著名的。 但要说它能被食客接受,或许真的正如那句话所言,“有时候,简单的食材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