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蜱虫,被叮咬致多人丧命,危害程度不亚于毒蛇
危机即将爆发!过了立夏,气温逐步升高,蛇、鼠、蚁、虫等开始变得活跃。随着夏天的到来,外出游玩、钓鱼等户外活动也逐渐增多,郁郁葱葱的山林和小溪河滩成为了人们的聚集地。许多人在警惕蛇和蚁的危险时,却往往忽视了蜱虫的危害,而这种不起眼的小虫已经悄无声息地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这样一种常被我们忽略的小黑虫,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那些毒性极大的毒蛇。一旦被叮咬,蜱虫会钻入宿主体内并持续吸取血液,可能导致局部损伤或引发某些蜱传播的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致命。蜱虫还携带多种病原体,其中一些能够造成接触传播的疾病! 据报道,全国多个地区已有因蜱虫感染而去世的案例,河南省单单就有三人!澎湃新闻网5月27日报道,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天桥村的一位村民表示,他们村里就有三人因蜱虫病相继去世。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名叫黄先生的村民的父亲和另一位老人在为村中一位去世的老人净身穿衣时被感染了蜱虫病,不久后因治疗无效去世。 类似的案例在山东省青岛市也有发生。2020年,该地区有20多人被蜱虫叮咬,其中4人最终因救治无效而去世。 蜱虫真的有这么大的危害吗?蜱虫,通俗称为狗鳖、牛虱或草爬子,是蜘蛛的近亲,属于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成虫的背部有较硬的壳质盾板,称为硬蜱;而无盾板的称为软蜱。蜱虫的体形椭圆,未吸血前腹背扁平,背部稍微隆起,成虫体长在2至10mm之间;吸血后体积增大,像赤豆或蓖麻子一样,最大可达30mm。 蜱虫常见的栖息地多为山区茂密林地和溪流浅滩。尽管体积小,却是名副其实的致命吸血虫,其危害极其严重。 其主要危害来源于它所携带的病原体。 蜱虫是自然界中传播病原体的第二大害虫,仅次于蚊子。它们可以携带超过百种病原体,包括病毒(如血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细菌(如布鲁氏菌、土拉佛郎西斯菌)、寄生虫(如巴贝虫、泰勒虫)、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如伯氏疏螺旋体)以及人粒细胞无形体和毒素等,其中多种病原体可导致人类疾病。 每年的4月至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近年来,在我国,传播较为广泛的传染病主要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和斑点热等。 如同河南的三位去世者一样,他们感染的就是蜱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虫病的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辽宁、安徽、湖北、浙江等地区! 被蜱虫叮咬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白血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等。部分病例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四肢颤抖、行动困难等症状。 蜱虫叮咬后,皮肤表面通常会出现红色的丘疹、斑疹、风团样皮疹等。 主要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及其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蜱虫病的危害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据统计,我国在处理蜱虫病的救治案例中,目前的平均死亡率为7.3%,其中最高死亡率可达30%。此外,除了人类,动物也可能感染此病。 如何处理被蜱虫叮咬的情况?蜱虫是一种典型的吸血虫,在叮咬时会将含有口器的头部深深扎入皮肤,随后开始吸血。 一旦发现蜱虫叮咬,切勿直接用手硬拔。如果强行拔出,可能会使蜱虫的虫体破裂,这不仅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病毒,还可能导致蜱虫的头部残留在皮肤内。 如何正确有效地去除蜱虫? 如果被蜱虫叮咬,正确的去除方法是使用酒精来麻醉蜱虫,然后用镊子靠近蜱虫的头部(务必抓住其头部再进行操作),慢慢拉起,取出后应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处理被蜱虫叮咬后,切记保留虫体(可以用矿泉水瓶保存),并带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 蜱虫病的潜伏期可以非常长,最长可达一个月。因此,一旦被叮咬后,必须持续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头痛、发热、皮疹红斑等症状出现,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在当今社会,户外活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户外活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野外露营、钓鱼、山地越野、徒步登山等。 这些活动往往会发生在蜱虫较为常见的区域。那么,在出发前,我们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蜱虫叮咬呢? 在前往户外之前,在衣物上喷洒驱虫剂。在野外活动时,尽量避免过多接触到植被茂密的草边和灌木丛。 在户外活动时,避免穿短袖和短裤等暴露大面积皮肤的衣服。应穿着长袖长裤,佩戴防晒面罩和手套,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从户外返回后,应立即洗澡,同时仔细检查身体每个部位,看是否有异常的“黑点”。衣物也应彻底检查并清洗。 总结蜱虫病的危害常常是由于我们对其的忽视以及缺乏相关知识。很多时候,我们被蜱虫叮咬后,往往会随手拔除,但这种随意的操作有时可能会造成致命伤害。 同时,对于所有热爱户外活动的朋友们,做好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蜱虫体积小,但其带来的伤害却不容小觑。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出现这3种情况,就是提示你该补窝了!
- 冬季野钓5大绝招,掌握其中一半,鱼获很稳妥
- 冬季野钓鲫鱼,时机不当鱼不开口,窝点不对周围没鱼
- 冬季野钓鲫鱼,这样的饵料更受欢迎,大板鲫狂口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