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珍稀鱼类,但它却是首个严禁钓捕的鱼种,鲢鳙地位何等重要?
鲢鳙属于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其产量在全国淡水养殖鱼中位列首位。 鲢鳙是鲢鱼与鳙鱼的总称,这两种鱼类都属于中上层水域。鲢鱼也叫做白鲢,而鳙鱼则有“包头”、“花鲢”和“雄鱼”等多个别名。在水产养殖领域中,鲢鳙占据着非常特殊的位置,几乎所有养殖水域都有它们的踪影。 尽管同属淡水鱼,鲢鳙在很多地区却曾被严格禁止垂钓,有的水域甚至对钓鲢鳙行为设有罚款和拘留的严厉措施!为什么鲢鳙能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呢? 鲢鳙被誉为国产水域中的“清道夫”。鲢鳙之所以在水产领域占有特殊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它被赋予了许多特殊称号,如“水中环卫工”、“水质净化器”和“国产清道夫”。 这些称呼的由来,是因为鲢鳙具有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它们的腮腺非常细小且密集,难以摄食小于10微米的食物颗粒。因此,鲢鳙的主食主要是水中的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一旦水域中有鲢鳙的存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水质肥沃和水华泛滥的问题。 鲢鳙的这种特殊功能并非无的放矢。 案例一: 20世纪80年代,千岛湖发生了蓝藻问题的爆发。不只是那一次,在随后的1998至1999年间,千岛湖连续爆发了蓝藻“水华”。为此,千岛湖每年都会投放60万斤的鲢鳙鱼苗。经过多年的尝试,千岛湖的蓝藻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也因为鲢鳙的作用,千岛湖达到了国家一级水质标准。 案例二: 2007年,太湖的水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接促使当地政府和居民对太湖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在水危机爆发后,无锡市政府动用了数百艘打捞船,每天有上千人参与打捞水面上的蓝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太湖采取了“以鱼治水”的策略,根据太湖的水域面积,按比例投放鲢鳙。从2009年到2014年间,太湖区域放流和回捕的鲢鳙累计消耗了35.5万吨藻类,平均每年消耗5.9万吨,其中包括19.2万吨蓝藻,平均每年消耗3.2万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鲢鳙为何成为禁钓的目标鱼种?鲢鳙在许多水域成为养殖的主要目标,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净化水质。之所以大量养殖鲢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快速的成长速度、低病率和高产量。而且鲢鳙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是非常值得养殖的优良鱼种。 对于垂钓者来说,鲢鳙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钓鱼对象。它们不仅钓感极佳,而且钓鱼方式简单,出鱼率高。 垂钓爱好者都知道,只要方法得当,在鲢鳙稍微密集的水域,连杆垂钓并非梦想。 鲢鳙是群居性鱼类,所以,一旦有一条鱼进入窝点,就意味着鲢鳙大军即将到来。只要线组和钓竿够结实,大规模捕鱼绝非难事。 在钓鱼界,鲢鳙的钓鱼策略一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连钓带锚。由于其觅食习性,一旦鲢鳙遇到粉状的饵料,它们会大口吸食。 由于鲢鳙群体性进食,它们的嘴部吸力很强,这也是为什么浮漂的动作会很乱,增加了钓鱼人判断浮漂动向的难度,因此经常有人在垂钓时钓到鲢鳙。 其实,要想钓好鲢鳙并不难。只要各方面都做好调整,钓到正口鲢鳙也并不困难。 第一:调整饵料的雾化状态,鲢鳙的觅食方式是吸食,因此饵料的状态既不能太散也不能太粘。太散的话容易脱落,太粘则缺乏雾化剥落的状态,不利于鱼的吸食。 第二:找准水层,钓鲢鳙虽说简单,但难的时候也确实让人头疼。由于鲢鳙是中上层鱼类,因此找准鱼群所在的水层非常重要。垂钓时要根据水深,逐层寻找鱼群。通常垂钓习惯是从浅层往深层寻找。通过浮漂的动作和控制钓位的深浅来判断。如果漂相很乱,说明水深不够,需要适当增加水深。 第三:调整浮漂的目标,钓鲢鳙一般都是以钓浮为主,因此调整浮漂时应优先选择带饵调。通常的垂钓习惯是带饵调2~3目,以抓住浮漂上顶后的那一下顿动作为准。 鲢鳙之所以成为禁钓的目标鱼种,一方面是因为其净化水质的能力和钓感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其经济价值。 而在很多中小型水域,鲢鳙几乎都是人为投放的主要鱼种,很少有水域能够自然促成鲢鳙的繁殖,因为鲢鳙的自然繁殖条件非常苛刻。所以,基本上钓一条少一条,禁止垂钓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总结作为淡水鱼中最普遍的存在,鲢鳙虽然不是珍稀鱼种,但它因自身特点最终超越了许多其他珍贵鱼种的地位。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很多水域禁止垂钓,以及为什么在很多地方的小型水域垂钓鲢鳙时,价格会被抬得很高的原因。 我是春仔,如果你喜欢,请点赞和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