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钓到让人腿打颤的鱼,南方水域的“牢底坐穿”鱼,国二级芝麻剑

钓鱼知识佚名2024-06-13

许多人表示,那些垂钓者无所畏惧。然而,正是这些人,在钓鱼的时候,偶尔的惊喜有时候会让他们感动。确实,在自然水体中钓鱼,不确定的因素实在太多,而偶尔的惊喜有时却会变成惊吓。

特别是在钓鱼时,意外中捕到的那些受保护的鱼种,简直像是烫手的山芋,急切希望能够立刻释放回自然。

看,就在广东,有一位钓友在珠江岸边钓鱼,恰巧钓到了一条国家二级保护的鱼——芝麻剑鱼!这位钓友立即取出鱼钩,并拍照放生。正是这一行为,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嘲笑,连续不断的神评论:有的说求生欲强烈;有的说是坐牢的鱼;还有的说是家破人亡的鱼等等!

那么,芝麻剑究竟是何种奇特的鱼,会让这位钓友做出这样惊慌的行为呢?

芝麻剑鱼,是国家二级保护鱼种!

芝麻剑的学名是斑鱯,属于无鳞鱼类,这种鱼仅生活在淡水中,其外观与鲶鱼、鮰鱼极为相似。

芝麻剑的表皮光滑如鲶鱼,但其特殊之处在于,其身体周围散布着不规则的芝麻形斑点,背鳍锐利,体型似剑,因此得名芝麻剑。

然而,关于芝麻剑鱼,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据说芝麻剑鱼体内含有香腺,吃起来的味道如同芝麻,因而得名。

实际上,芝麻剑成为保护鱼种的原因,更多是因为中国的美食文化。芝麻剑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因此,它从一种特色的经济鱼种,变成了如今受国家保护的稀有鱼类。

珠江流域是“四大名鱼”之一!

珠江,作为中国极为著名的河流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流而成。

珠江流域是中国鱼类品种较多的河流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珠江流域生活着众多经济鱼类。有记录显示,珠江流域有385种淡水鱼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种多达53种。

但到了21世纪,流域内的淡水鱼种已经减少到239种,而经济鱼种也只剩下15种。

芝麻剑作为珠江特有鱼种,民间一直称其为“淡水鱼王”。芝麻剑属于中大型鱼类,最大可长至15公斤,体长可达1米!据渔民说,过去捕获的芝麻剑通常约4斤重,数量颇多。但现在,能捕获的通常个头偏小,几乎都是1到2斤的。

芝麻剑鱼的繁殖期较短,通常为每年4至6月为旺季,此时其产卵量在1.5万至3万枚。但即便拥有不错的产卵能力,仍然难逃濒危物种的命运。

芝麻剑的稀有绝非偶然!

一旦一个物种被列为保护的,其处境可谓是相当危险了。芝麻剑鱼,作为当时许多地区的高级经济鱼类,而现在之所以被列入保护名单,原因是多方面的。

许多人认为,芝麻剑鱼之所以稀少的首要原因是被人食用。实际上,相比之下,在我国,一旦某种鱼成为美食的原料,对于那些美食爱好者来说,它是难以抵抗食欲的考验的。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过度捕捞是在所难免的。

但对芝麻剑鱼来说,被食用只是部分原因。真正导致它们稀少的因素还包括河流截流和大坝建设!

芝麻剑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和元江等水系中。与此同时,邻近的湄公河流域以及马来西亚、印尼的内陆河流也是其生存地。

就分布而言,它的生存范围确实不算小。但是它的生存环境非常特殊,首先,需要良好的水质;其次,水底结构要丰富;第三,需要一定的水流来满足其繁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型河流的截流和大坝建设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每一条大型河流,都不可避免地建有多座水坝、电站。这些无形中对芝麻剑鱼的生存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实际上,最为关键的是,芝麻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极为不完善,即使是在现今的科技水平下,芝麻剑鱼的人工养殖仍未有任何突破。不同于中华鲟、胭脂鱼、娃娃鱼这些同样被列为保护物种,尽管它们同样稀少,但至少存在一个相当完善的人工养殖系统。因此,为了增加它们的数量,每年都会不定期、不定时地进行放流。

然而,芝麻剑却不同,没有完善的人工繁殖体系,现在的情况是,抓到一条就少一条。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叠加,它的处境实在是十分艰难!

被列为保护鱼种,捕获、抓获后必须放流!

对芝麻剑的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将其列入保护名单,并利用法律的强制性进行保护,这也是目前最为踏实的办法之一。在2021年2月,芝麻剑鱼也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

这一措施使得芝麻剑鱼的境况相对而言有所缓和。然而,即便如此,一些不法分子对偷捕芝麻剑的行为仍然极为热衷。毕竟,随着它的稀少,市场上一鱼难求,市场的出价高达每斤180元,甚至最高时可达300元。在如此高的经济收益驱动下,铤而走险的人也不在少数!

案例一:2021年5月15日,被告人黄某某在大新县雷平镇某河流中使用钓钩捕获了3条“芝麻剑”。当天早上8点左右,黄某某将这些鱼以每斤200元的价格卖给了大新县城一个餐馆的老板赵某,后来被公安机关查获。

案例二:2021年11月10日,南宁交警在广昆高速上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偶然发现事故车主吴某的面包车内存有疑似保护鱼种的芝麻剑。随后联系当地渔政确认后无误。被当地派出所抓获,立案调查。最终,吴某因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而被判处相应的刑罚。

国家二级保护鱼种,对危害它们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相应的处罚机制。而对危害珍贵鱼种的人,刑法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也正是这种威慑力,才能更有效地遏制那些非法捕捞的行为。同时,钓鱼人作为其中一员,也需要更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在野钓过程中,一旦意外钓到这些鱼,一定要确保它们的健康、安全后,将它们放流回自然。

总结作为钓鱼人,**不友善的行为,应当成为常识。在野钓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捕捞者,应立即报警,决不姑息。

同时,对于钓鱼的享受,应仅限于过程。良好的钓鱼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捕大放小的优良传统,必须牢记并实行。同样地,识鱼认鱼也能为我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是春仔,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