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调漂,重铅找底不合理,“一目找底法”才是最正确的?
调漂,作为钓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同时,对调漂的了解,也是许多钓鱼大师、野钓博主和广大钓友极为关注的话题。 早在去年,野钓领域的鼻祖——程宁大师,已经就野钓调漂的问题制作了一系列视频教程。这些调法教学视频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引发了一番不小的讨论,既有批评也有支持! 另一个例子是,化绍新教授在浮漂调钓方面也发布了多个教学视频。然而,尽管有这些知名大师的指导,仍有许多初学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完全摸不到头脑! 调漂问题,确实是钓鱼领域中,无论是哪位大师都不敢断言自己的方法就是标准教科书的存在,也是所有大师和知名博主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 在调漂过程中,最让钓友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是“找底”的问题,那么在野钓调漂时,究竟应该听谁的?正确的方向又是什么? “一目找底法”最科学吗?与重铅找底又有何不同?重铅找底,调四钓二,这是野钓者最常用,也是最普及的调法。可以说,这种调法已经深入钓鱼人的骨髓。 无论是哪个方向的水域,只要是关于野钓,那么“调四钓二”的基础调法就永远适用,这一点可以说是毋庸置疑。 话题回到主线,最近,钓鱼界的一位知名“大师”又推出了一种新的调法,其理论充分、方法独到——一目找底法! 在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这位大师教学的用心与投入,不仅使用了计算机模拟,还有模板解析。听完之后,我不禁对这种调法竖起了大拇指,为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种一目找底法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所谓的一目找底法,其核心就是首先调好漂,视频中的示例是调五钓三。然后挂单钩饵料,抛竿直至浮漂露出水面一目。根据这一目继续抛竿定型,以此判断水底结构,同时也可以进行窝点布置(前提是至少抛投30杆左右)。 视频中还表明,这种调法可能是最为精确的。最后,视频还指出,重铅找底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调法。 看完后,我不禁有些迷惑。这种调法真的能达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吗? 那好,接下来,我也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理解!关于大师所谓的一目找底法,有哪些争议点? 争议一:挂饵的重量是否足以吃掉浮漂四目? 争议二:所谓的一目找底法,是否真的能在不满杆和满杆的情况下都保持一目? 争议三:在二三十杆中,如果出现目数不一致该如何处理? 争议四:为何说重铅找底不科学? 对这些问题,我还是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目找底的关键在于单钩挂饵,那么,在抛竿后,我们是否需要考虑饵料入水后的雾化留存问题。 实际上,这一步也是许多钓鱼人通常不会考虑的,大多数野钓人几乎都是半水调漂,确定好调目后直接找底挂饵垂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常会出现钓鱼人在钓鱼过程中遇到钓目不一的问题。 因此,个人建议,半水调目,半水挂饵测试饵料比重,最后根据饵料的重量拉浮漂钓底,找到自己想要的钓目即可! 一目找底法,通过单饵频率抛竿,测试水底结构。那么,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在几十杆的频率中,能保证满杆和不满杆都是一个目数?出现不同目数时,是拉浮漂还是重新抛竿? 视频中,大师提到,在挂饵后的不断抛竿几乎可以保证漂、饵始终在同一直线上。但是,我们是否需要考虑挂饵后抛满杆时,饵在下落过程中的时间。 这个时间几乎可以保证浮漂已经稳定,但是从浮漂到饵的这段线是否是紧绷状态,这时线是以浮漂为轴心,饵为边,呈圆形方式下落的。那么,这时的饵是否还能直接下落,同时,这一目就会产生无数种可能,底部是否平整也是一个未知数。 重铅找底与一目找底的对比。重铅找底,几乎是钓鱼界里一半的钓友都在使用的方法。实际上,与所谓的一目找底相比,几乎是殊途同归。 但是,在不考虑抛满杆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重铅找底。首先,重铅找底可以通过铅块的重量快速达到水底。其次,重铅找底能更好地判断水底是否有腐底、浆层。 即使是抛满杆,使用重铅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拖杆的方式逐渐清晰水底结构。而一目找底,在抛满杆的情况下,在拖杆过程中,饵很容易雾化,甚至被水底结构拖落。因此,这种方法依然不能保证最准确性。 总结重铅找底不科学?只是方法的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所谓的一目找底法,在我看来也只是多此一举。其实用性实在是很差。 同时,劝告钓友们,无论是调四钓二还是调五钓三。调漂永远不存在固定性,很多时候,调漂不仅要根据鱼情判断,同时,在浮漂的使用上,也要学会深入了解每支浮漂的平衡点,找到正确的使用方式才是关键。 再者,如果资源充足,所有调漂方法都显得不那么重要,资源不足时,再怎么华丽的技巧也无济于事! 我是春仔,如果你喜欢,请点赞和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