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百余座大坝横切湄公河中段,湄公鲶的灭绝真仅是时间问题?

钓鱼知识佚名2024-06-15

提到湄公河,我最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电视剧《湄公河行动》,二是湄公河丰富的钓鱼资源。

湄公河的钓鱼资源之所以让我憧憬,最关键的原因是湄公河独有的鱼种——湄公河巨鲶。湄公河巨鲶是世界上最大的鲶鱼之一,钓起这种鱼是全球许多钓鱼爱好者的梦想。

认识一下湄公河巨鲶!湄公河的巨型鲶鱼,属于鮎形目大型淡水鱼类,俗称巨无齿鲶。巨无齿鲶是大型淡水鱼的一种,最大的可长2.5-3米,重可达200-300千克。其背部隆起,侧扁,尾部呈叉形,身体健壮,头部占身长的14.3-21%。头部宽扁,吻部圆钝。嘴端位,裂口长,幼鱼时有牙齿和鳃耙,成年后逐渐消失。

巨鲶是一种随年龄成长改变体态的罕见鱼类,幼年特征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较长时间。

巨鲶的外观特征包括:背部暗灰色,腹部银白,各鳍呈褐色,身上无斑纹。成年后,背部银灰,腹部白色。幼鱼时背部略暗,腹部两侧银白色,带有两条横向黑纹。

巨鲶主要栖息在江河底层,偏爱岩石和砂砾底部,有时会藏于水下洞穴。主食包括水生植物和藻类,为杂食性。巨鲶的生长速度极快,尤其是从第三龄至第五龄期间,此时它的重量可达150~200千克,体长可达2~2.5米。

为何湄公河巨鲶的数量却急剧减少至濒危状态?湄公河巨鲶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在淡水环境中几乎没有天敌。然而,现在它的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名单中。

据报道,自1990年以来,巨鲶的野生数量减少了超过80%。20世纪90年代捕获的巨鲶年均60多只,而21世纪初每年仅捕获8-11只。不到20年时间,湄公河巨鲶的数量减少了将近八成,究其原因。

大坝是造成巨鲶濒危的主要障碍之一!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湄公河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包括850种淡水鱼,仅次于亚马逊河,这种生物多样性是相当罕见的。

到目前为止,湄公河的年渔获量稳定在26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16%。相比之下,我国长江的年渔获量为10万吨,黄河为6.5万吨,差距显著。然而,尽管目前的产量仍然很大,但这仍不及湄公河最辉煌时期的70%,而且从过去几十年的数据来看,湄公河的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近几年尤为明显。

湄公河全长4900公里,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及越南,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湄公河的年平均流量达到4750亿立方米。除了渔业资源,水能资源也引起了沿岸多国的关注,最明显的是老挝,为了增加国家收入。老挝充分利用湄公河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水电业。

根据《中外对话》2019年的数据,老挝政府已签署140个筑坝项目,其中三分之一在建,三分之一已完工,另三分之一在规划中。仅仅是电力出口一项,每年就为老挝带来高达8亿美元的收入。老挝似乎决心保持“东南亚电池”的称号。

而湄公河巨鲶是洄游性鱼类,大量的大坝阻断了它们的洄游路线,减慢了水流速度,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地,这对巨鲶的繁衍生息是灾难性的。

此外,湄公河巨鲶的性成熟期较晚,6-8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且产卵数量较少,主要是因为其鱼卵较大。与其他鱼种不同,巨鲶一年仅产卵一次。不可持续的渔业、大坝建设和栖息地破坏是导致巨鲶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最令人头痛的是,科学家们至今无法准确找到巨鲶的产卵场。据Thongsaga和Pholprasith报道,在泰国清莱府清孔和柬埔寨洞里萨湖曾发现巨鲶的交配现象,这两个地区被认为是巨鲶的可能产卵场之一。巨鲶在雨季后期离开洞里萨湖栖息地,在枯水期栖息于湄公河的深水区。

因此,造成巨鲶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罪魁祸首”无疑是大坝!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美味”!

湄公河巨鲶还有两个非常“致命”的特性:肉质鲜美,富含油脂,可以提炼出较为优质的鱼油。

肉质鲜美的主要原因与泰国的一个节日相关,在每年四、五月泰国的新年庆典期间。此时湄公河巨鲶因洄游产卵而消耗大量脂肪,使其肉质达到最佳鲜嫩状态。但真正导致当地人大规模捕捞的原因,是泰国的一项传统。他们认为食用巨鲶能带来健康、长寿和富足。

至于鱼油,其作用更多,可以提高视力,含有丰富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可改善视力;还能提高老人的记忆力,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鱼油还能改善哮喘、痛风的发病率;最为显著的是,鱼油能降低血脂,清除血管内的血栓,预防血栓栓塞、动脉硬化、中风等疾病。

因其高经济价值,恶意捕捞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对于东南亚5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任何能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经济产业链的方式都是他们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巨鲶的救助之路过度捕捞终被认识到,随着巨鲶的濒危保护措施的公布,为了确保这种物种不至于从地球上消失。

湄公河流经的泰国和老挝的村民们都承诺,今后不再捕杀巨鲶,为了保护这种湄公河特有的珍稀物种。泰国渔业部门在大城府附近建立了6个巨鲶养殖基地,近20年来已有大约6万只人工养殖的巨鲶被陆续放回湄公河。

泰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给湄公河巨鲶植入芯片,追踪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以挽救这种湄公河独有的珍贵物种。

自1986年泰国引进巨鲶并在南方饲养,但相比湄公河的自然个体,更多的还是养到一定大小就被送上餐桌。至于自然水域,巨鲶很少有超过一米的个体。也许是环境变化让它变得不太适应。

不过,无论是否能活过幼年,但至少人类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对其保护措施也只能逐步进行。

文章最后湄公河巨鲶是淡水中的巨无霸,成年后几乎没有天敌。但仍然逃不过人类的侵害,大坝和恶性捕捞让它们难以藏身。虽然人类已经开始采取保护措施,但自然生长环境的破坏,它们能存在多久,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了。而大坝对于洄游性鱼类而言,确实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