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脱离“ICU”?“国宝级”鱼类群游长江,一次发现5条!曾野外灭绝

钓鱼知识垂纶四海2024-06-20

长江中的大型鱼类很多,民间所说的“千斤腊子万斤象”,指的分别是中华鲟和长江白鲟。长江中上千斤、上万斤的“国宝级”大鱼,如今的命运各不相同,其中白鲟已经被宣布灭绝,中华鲟也不容乐观,很久没有发现自然产卵的痕迹。

长江鱼类图谱

除了中华鲟和白鲟之外,长江中还有一种“国宝级”鱼类,它就是长江鲟,又称达氏鲟,它们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干支流,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长江鲟的体长一般在75-105厘米之间,体重大约为4.5-12.5千克,算是一种中大型鱼类。受到水利工程等因素的影响,长江鲟资源衰退十分严重,1998年被列入濒危动物当中,2022年7月被宣布“野外灭绝”

就在很多人为这种珍稀鱼类感到惋惜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喜讯。据“今日重庆”报道:6月16日,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在三峡库区长江一级支流汤溪河云阳段监测到5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

一次性发现5条长江鲟!这对于曾被宣布为“野外灭绝”状态、被送进“ICU”的它们来说,真的是喜大普奔。

据介绍,科研人员此次在三峡库区云阳段一共捕获5条长江鲟,体长从48-92厘米之间,体重最大达到4350克。在对这些“国宝级”鱼类进行健康检查之后,科研人员又将其放回到原水域当中。

从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出,一条幼年长江鲟在三峡库区自由游弋,不停地翻滚着身体,科研捕捞者一网下去就打捞到5条,从幼体到中型个体都有,这很可能是“一家5口”。

能在长江三峡库区一次性发现5条长江鲟,绝非偶然因素。足以证明长江鲟的野外群体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否则那么大的库区,想要捕获5条鱼谈何容易,这表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长江鲟得益于生态的修复基改善,也出现了群体复兴。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已经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成功脱离了“ICU”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第一,一次性发现5条,这说明长江鲟的群体数量得到改观,否则不可能一下子捕获到5条;第二,这些捕获到的长江鲟,到底是野生的,还是人为增殖放流的,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判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困扰长江鲟、中华鲟、白鲟等“国宝级”鱼类的一个共同难题,那就是洄游繁殖的问题。不过和中华鲟、白鲟不同的是,长江鲟属于淡水定居性鱼类,并不做远距离的洄游。反观中华鲟和白鲟,它们的洄游则要跨越上千公里。

如果无法洄游到达产卵地,这些大型鱼类就无法繁殖后代,那么它们脱离“ICU”的几率就不是太大,白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灭绝。但长江鲟不一样,由于它们洄游的距离并不远,所以存活的概率更大一点。

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长江鲟被挽救的几率要远远大于中华鲟和白鲟。2023年3月份,科研部门曾宣布长江鲟在实验室内自然繁殖成功,2024年5月份,长江鲟的繁育室被搬到了自然水域,通过模拟它们产卵环境,成功实现了在自然条件下的产卵。

这对于大型鲟鱼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只要能够自然繁育,它们就有脱离“ICU”的机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江鲟转危为安的概率很大。

对于网友们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同时,这个消息也让大家勾起了对长江白鲟、白鱀豚等重要水生生物的回忆。有网友问:长江白鲟、白鱀豚还能重新出现吗?大家充满了期待。

白鲟自2003年在四川宜宾出现过一次后,再也没被发现过,距今已有21年。当时专家在这条白鲟身上安装了声呐设备,遗憾的是信号追踪船出现故障,导致白鲟的信号失踪,此后一直没有再出现。

2002年7月,最后一头白鱀豚“琪琪”在武汉离世,如今过去20多年了,这种长江“活化石”也没有出现过。

虽然白鲟和白鱀豚重现的概率不大,但长江鲟“群游长江”的画面,也算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相信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长江中的珍稀鱼类,都能继续繁衍下去。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