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18亿立方米!黄河开闸下游“流鱼”,官方提醒:不要下河捞鱼
自2024年6月23日8时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开闸放水,陆续开启了3条排沙洞和1条明流洞,下泄流量达到了3000-4000立方米/秒。 据悉,此次黄河小浪底开闸放水,将历时8天左右,最大下泄流量将达到4500立方米/秒并持续5天,累计下泄水量将超过18亿立方米。 8天下泄18亿立方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粗略估算一下,相当于把128个杭州西湖的水在8天内排干,这个水流量虽然比不上长江,但对于黄河来说还是十分惊人的。举个例子就能看得很清楚,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平日的水流量大概在800立方米每秒,小浪底开闸期间最高水流量可以达到4500立方米每秒,相当平时的5倍多! 水流量剧增,对黄河下游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没到过黄河,只知道黄河的河水“很黄”。其实这是一个错觉,黄河中上游的河水在非汛期其实还是十分清澈的,虽然比不上其他河流,但也没有达到“一碗水半碗沙”的程度,而黄河下游的河水稍显浑浊,不过在枯水季节河水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黄”,有时候下河洗澡也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小浪底开闸泄流,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短时间内下泄量突然增高5倍,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一下子就被“搅拌”起来,河水的浑浊度呈现几何级的增长。用一个指标来表达黄河水的清澈度,那就是“含沙量”。 平时,黄河下游河水的含沙量在5-10克每立方米左右,到了泄流的时候,这一数字可能剧增到最高500千克每立方米(历史最高含沙量为920千克每立方米-1977年),含沙量相当于增加了50万倍,这个时候的黄河,用“一碗水半碗沙”形容也不为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么浑浊的黄河水,也造就了一个“奇观”,那就是“流鱼”现象。每到夏季小浪底泄流的时候,下游河水含沙量剧增,水体缺氧,里面的大鱼全被呛晕,漂浮在水面上向下游流去,这种现象被称为“流鱼”。 2024年6月23日黄河开闸之后,下泄流量逐步增大到4500立方米每秒,这已经达到一年一度的峰值。6月26日8时,黄河花园口的水流量已经达到了4300立方米每秒,这意味着洪峰已经来临。 随着河水含沙量的增加,黄河下游也开始出现“流鱼”,这两天山西、洛阳等地的沿河村民,纷纷拿着抄网、麻袋前往黄河滩捞鱼,几斤重的黄河鲤鱼捞了很多。 有人还有幸捞到了几十斤重的大白鲢,这些鱼都是被河水呛晕后漂浮在水面上,被河边的村民给捞了上来。 每年这个时候,一些容易出现“流鱼”的河段总是挤满了人,一边是汹涌的黄河水,一边是手持抄网的捞鱼人,看上去十分凶险,如果不慎被河水冲走,水性不好的话估计就爬不出来了。 不过,虽然十分危险,但仍旧阻挡不住前来捞鱼的人。每年都会发生几起因为捞鱼而导致的悲剧,正因为如此,官方部门加大了对河道的巡查力度,关闭通向河滩的小路,并提醒广大群众不要到河滩中玩耍、捞鱼。 这两天,小编手机上也收到了河南黄河防办、黄河河务局发出的紧急提醒:目前黄河水深流急,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请远离河道,不要下河捕鱼、游泳。 泄流期间,黄河主要有以下“三险”: 第一是“流速急”,河边漩涡多,不小心掉进去很容易被吞没,水性不好的话基本上上不来; 第二是“淤泥深”,调沙淤积下的泥沙,深度可到数米,且十分松散,人一旦陷进去很难爬上来;前些年,黄河济南段曾发生几名小学生被泥潭吞没的事情,幸好当时附近有一位年轻的垂钓男子及时发现,将几名学生救了上来。 第三是“易塌方”,河床被冲刷后很容易出现塌方现象,如果站姿松软的河床上玩耍,一旦遇到塌方,可能会直接掉下去,被河水冲走。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千万不要把官方的提醒当成儿戏,别再去黄河滩捞鱼了。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