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赶早口,越早效果越好?老钓鱼人:这个点去没任何意义
钓鱼赶早口,越早效果越好?老钓鱼人:这个点去没任何意义 钓鱼赶早口真的越早越好吗?进入夏季,所有鱼类都进入活动高峰期,钓鱼人出钓频率也开始激增。然而天气越热,每天的作钓窗口期却会越短,清晨作为全天最重要的一个窗口期,就成了钓鱼人分秒必争的一个作钓时段。经常凌晨3点就起床了,卖早餐的都自愧不如,倒为打好窝子,天都还一片漆黑,以为早点打窝子就会多一点发窝时间,天一亮就能狂口了,以为找口,越早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起那么早,如果不是为了占钓位,那几乎就是在做无用功,我下面要说的,如果你钓鱼,没有黑夜白天连轴转过,没有起的比鸡早过,可能不会有什么切身的感受,内容涉及的也比较多,也比较冷门一点,认真看完,新手就能学到自己分析鱼情了。 首先先看一个现象,我写文章,需要长期的把握,收集、观察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窝料的消耗量,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差别很大,虽然夜间的整体消耗量明显高于白天,但是到了夏天,一天当中窝料消耗最快,消耗量最大的时段却不是在夜间,而是在清晨日出半小时后至上午的9点左右,这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是全天鱼类觅食最积极,吃的最多的时候,所以夏天的早口是全天最重要的一个窗口期,这就是直接证据。 但是有谁注意到我上面的表述了?我说的是日出半小时后至上午的9点左右,以我们当地为例,现在的日出时间是5点半左右,日出半小时后就是要至少在6点后,6点后到9点左右,这段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早口。而6点前呢?注意,日出是5点半,天亮可不是5点半,天亮是要比日出早40分钟左右的,也就是差不多4:50的时候天就亮了。 从4:50~6点,再加上前后的缓冲时间,这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段,虽然也在清晨,但完全不属于清晨的窗口期,鱼情跟窗口期内比甚至截然相反。即便天还没亮就打了窝子,此时发窝的可能性也很小,大部分时候不过了6点很难发窝,甚至有些河流不到7点都很难有口,以为早口越早越好,你以为早点打窝,发窝就早?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想当然。那么这是什么深层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例外情况呢?请仔细往下看,下面的才是重点。 冬钓看水温,夏钓看溶氧,进入夏季,水体溶氧的变化,就成了我们判断出钓时机。选择垂钓天气的重要指标,水温是其次,整体而言,一天当中,白天由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释放氧气,水体的容氧量,在白天是不断增加的,夜间呢,这些植物则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加上一些物质的分解耗氧以及鱼虾的消耗,夜间水体溶氧量是不断减少的。 注意到了,凌晨天亮前后,水体的溶氧量就会降至全天的最低值,就会影响到鱼类的活动状态,鱼的活跃度就会变得很低,进而影响垂钓,这便是最深层次的原因。整体而言,如果水质很好的大水面,比如水库、湖泊,这种现象就不明显,甚至觉察不到。但如果水质很差,特别是藻类茂盛,水体看上去呀,发黄、泛绿、发灰,表面还飘着一层油膜,这样的水体,天亮前后的这段时间,鱼类就会状态极差,不吃不喝是常有的事儿。 直至日出半小时后,水体光合作用大增,营氧量迅速增加,这种情况才有可能彻底改变。日出半小时后一直到9点左右,这个时间段,又是夏季全天水温最舒适的时候,上下层的温差也很小,上下层的溶氧量也比较均衡,这一切就造就了它成为全天最重要的一个窗口期。早了溶氧太低,晚了,一过上午9点,水的底层就会又面临缺氧的问题。 好了,今天暂且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喜欢可以点点关注点点赞,咱们下期再见。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出现这3种情况,就是提示你该补窝了!
- 冬季野钓5大绝招,掌握其中一半,鱼获很稳妥
- 冬季野钓鲫鱼,时机不当鱼不开口,窝点不对周围没鱼
- 冬季野钓鲫鱼,这样的饵料更受欢迎,大板鲫狂口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