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最大可达20斤,一次产卵30万枚卵,为何没能在我国“泛滥”?
关于物种入侵这个问题,截止到目前,全球如此多的国家,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说自己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因为这些外来物种并没有特定的天敌,因此它们的繁衍生息很难受到限制。 对此,可能会有网友觉得可以靠吃来解决。的确,不少来到我国的外来物种,它们都因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端上了餐桌,甚至还有的外来物种需要靠人工养殖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外来物种的有这么好对付吗? 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外来物种有巴西龟、小龙虾、罗非鱼、笋壳鱼、麦鲮、清道夫、鳄雀鳝等等。 其中小龙虾和罗非鱼在国内都有对应的养殖基地,它们是需要靠养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代表,但是它依旧存在于我国多地的自然水域,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其中小龙虾有钻洞的习性,它们对云南梯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地老乡想尽办法也没能将其灭绝。 至于罗非鱼,我国每年都要对外出口上亿吨,但是在我国珠江流域、万峰湖等地都能发现大量的罗非鱼,它们已经对我国本土鱼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除了这些大家相对熟知的外来物种外,还有一些是大家平时不太了解的,像小编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这种外来鱼种梭鲈,它已经进入我国多地的自然水域,只是还没有爆发而已。 2021年2月中旬,一位渔民在黄河捞鱼的时候捕获了多条身体细长、牙齿锋利,嘴巴又尖又长的“怪鱼”,不过他捞起来的时候这些鱼已经被呛死了,但后面经鉴定后发现是外来鱼种梭鲈。 2021年4月下旬,一位山东的钓友在当地的河流中垂钓时,竟钓上几条“尖头鲈鱼”,因为这种鱼和鲈鱼有着相似的特征,但是它们的鱼头却相对细长,后面查询鉴定后这竟是一条外来鱼种——梭鲈。 但是从以上案例来看,梭鲈已经进入我国多地,并且也有一定的时间了,同时它作为一种外来鱼种,为何它没有“泛滥成灾”呢? 梭鲈,又名十道黑、小狗鱼、牙鱼、白梭吻鲈等,是鲈形目鲈科梭鲈属鱼类,有着鲈鱼的外貌特征,但它的身体会比鲈鱼更为修长,同时它也很其他鲈鱼一样,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同时无肌间刺,并且有着不错的营养价值。 梭鲈原产于欧洲的中部,是鲈科鱼类的主要经济种类,也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有着良好的养殖经济,因此我国于1960年从俄罗斯引进梭鲈,主要投入新疆的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水系及额尔齐斯河水系。 1992年我国掌握了梭鲈的人工繁殖技术,这也推动了梭鲈在人工养殖上的一大进程,到了1993年,梭鲈开始引入我国山东、湖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 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养殖逃逸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这也使得梭鲈有了进入自然水域的机会,从它们进入我国算起,到今天已经过去60多年了,为什么它们并没有像罗非鱼那样“泛滥”呢,是因为它们自身存在什么缺陷吗? 为此,小编也是特意去查询了一些关于梭鲈的资料,结果发现它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堪。 梭鲈作为一种掠食性的鱼种,主要以水体中的其他鱼类为食,属于淡水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加上我国自然水域中并没有像鳄鱼那样的凶猛生物,因此淡水中或许也只有鱤鱼能将其捕食,但是鱤鱼的食物来源非常丰富,它们也没必要只盯着梭鲈。 同时梭鲈有着极快的生长速度,当年生的梭鲈便可以达到500g左右的体型,长大后的梭鲈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2龄的梭鲈就能达到性成熟,并且它们一次性便可以产下30~40万枚鱼卵。 既然没有特定的天敌,同时又如此“能生”,并且在我国多地广泛养殖,并且进入自然水域多年,为啥梭鲈至今没有达到罗非鱼那样的“高度”呢? 或者说梭鲈已经悄悄地在我国多地“泛滥”,但它们仍在偷偷儿地继续积累,准备在某一天才真正显露出来,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各位朋友,外来物种的到了,一方面可能确实丰富了我们国人的餐桌,同时也贡献了一定的养殖经济,但是它们的潜在危害依旧不能小觑。 对于这种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的梭鲈,大家觉得它们有“泛滥成灾”的可能吗?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各抒己见。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出现这3种情况,就是提示你该补窝了!
- 冬季野钓5大绝招,掌握其中一半,鱼获很稳妥
- 冬季野钓鲫鱼,时机不当鱼不开口,窝点不对周围没鱼
- 冬季野钓鲫鱼,这样的饵料更受欢迎,大板鲫狂口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