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鳙如何?答案:易钓!熟知技巧,捕获邓鲢鳙!
气温逐渐上升,钓鱼的黄金季节随着天气变暖也逐步到来。正如夏至的到来预示着某种鱼类垂钓的旺季,鲢鳙(鱼友们称呼邓刚大师的守护鱼种)正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说夏至一到,鲢鳙就更容易钓到了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鲢鳙的生活习性。 鲢鳙分为两种:鲢鱼和鳙鱼。其中鲢鱼俗称白鲢,鳙鱼则包括花鲢、包头、胖头等。 鲢鳙的习性:它们属于中上层鱼类,以浮游生物和藻类为主食,通过鳃耙来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因此,鲢鳙被誉为亚洲的清道夫,在许多大型水库和湖泊中是主要的放养鱼种,它们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水质,减少了水域的“营养病”发生。 鲢鱼和鳙鱼容易区分,一种方法是看头部(头大的是鳙鱼),另一种是观察外观花纹(花纹繁复的是鳙鱼)。鲢鳙适宜的水温为18~32℃,最适水温为23~32℃,冬季则会游至深水区越冬。 那么,为什么说夏至一到就是钓鲢鳙的旺季呢? 这就要说到夏至的意义了! 夏至代表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此后气温逐渐上升。尽管夏至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逐渐缩短,夜晚逐渐加长,但由于地面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仍多于散发出的热量,因此一段时间内气温会继续上升。 为何说鲢鳙易钓难精? 从鲢鳙的习性可知,在气温较高时,鲢鳙的活跃性增强,上浮的机会也增多。 钓鲢鳙其实并不难,但很多人说不会钓鲢鳙。这里的“不会钓”是指不使用传统的钓法,而是使用锚钓! 实际上,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日常垂钓中使用锚钓的机会远大于使用传统钓法。由于鲢鳙主要通过吸食动作来摄食,因此在没有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判断漂的动作是否为摄食动作,导致一有漂动就提杆,结果经常是空钓。 那么,如何正确垂钓鲢鳙呢? 垂钓鲢鳙类似于钓底层鱼类。不论是钓底层还是中上层鱼,了解鱼情始终是首要任务! 只有充分了解该水域,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了解鱼情后,接下来是选择合适的装备。根据熟悉的水域和鲢鳙的体型,选择合适的鱼竿。 因此,我们通常根据鱼竿和鱼体的大小来选择。由于鲢鳙多为浮钓,因此通常不考虑使用休闲杆。个人倾向于使用鲤杆或轻量大物杆,调性28以上优选。 针对10斤以下的鲢鳙,使用鲤杆和5 4线组即可;对于10至20斤的鲢鳙,建议使用轻量大物杆和8 6线组;对于20斤以上的大物,使用大物杆和10 8线组最为稳妥。 (在选择钩型时,我通常会选择关东4号或千又5号,偶尔使用伊势尼8号,但最终还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在鱼竿线组选择到位后,下一步就是调整钓法。我通常会选择5克左右的吃铅漂,这种大克重的漂不仅能承受饵料的重量,还能使浮漂的目数更清晰。调钓时,我一般空钩调至8目,上饵后水中漂目控制在2目。准备妥当后,接下来就是饵的处理。通常有两种饵的开法,一种是按包装的水比直接调配;另一种是取三分之二的饵料,加入1比7左右的水混合均匀后静置,然后用剩下的干饵收水。这种方法使得饵料的附钩性更好,雾化效果也更佳(我个人更喜欢这种方法)。 注意:饵料开好后要保持散装,挂钩时随手捏一个上钩即可。静置好后,用双手轻轻搓散饵料,增加其散装效果。 准备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实际垂钓了。补充一点,钓鲢鳙子线长度不宜过长,通常是40或50对折即可。至于钩距,我通常保持在5公分左右。(在手杆钓鲢鳙时,我们通常是只挂上钩的饵,下钩空着) 在实际垂钓中,要想快速吸引鱼群,需要不断抽杆,上饵。初始阶段尽量让饵入水后的雾化时间在30秒或更短。 直到出现细微的浮漂动作或鱼星现场,这时可以适当降低上饵的频率,增加每次上饵的雾化时间,通常1到2分钟的雾化时间最为理想。 鱼群靠近时,如何判断浮漂信号? 正如之前提到的,钓到鲢鳙并不难,但想要高正口率则非常需要精准判断。 所以,在鲢鳙靠近饵料后,由于其吸食动作,越大的鱼吸力越强。随着饵料入水后的雾化,鲢鳙的吸食动作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初的吸食动作通常是一目或半目的缓慢上下浮动,有时也会出现两目的缓慢动作。这时千万不要急于提杆,因为鲢鳙的吸食动作会从慢到快。必须稳住,等待有力的下顿动作出现后再提杆,这通常意味着鲢鳙在确保安全后强力吸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钓鱼都以正口为主。 而很多钓友之所以常常钓到鲢鳙,很多是因为被误导了。有人说钓鲢鳙,看到上下动作就可以打,这其实是错误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可能导致线切跑鱼,严重时甚至可能因鲢鳙力气过大而导致断杆或爆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损失了鱼竿,鱼也跑了! 在钓鲢鳙时,选择钓位和水层非常重要。 有人会说,既然鲢鳙是中上层鱼,那么钓浅水区就行了。 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如果选择浅水区,即使钓上来的鱼,个体也不会太大。 因此,像钓其他底层鱼一样,想要钓到大的多的,首选位置是水面开阔、水深在5到7米左右的地方。这种位置的鱼钓上来,个体通常会更大一些。至于具**置,通常首选滑尖,其次是大回水湾。 最后,关于浮钓水层,在垂钓鲢鳙时,我们通常会从1米多点的水深开始搜鱼。然后根据上鱼的个体大小逐步调整深浅,如果初期个体偏小,则适当调整深度,直到找到令人满意的水深位置! 文章结束浮钓鲢鳙的关键在于调整浮钓。要想钓得好,必须学会不断调整,尽可能地抽出频率,利用抛竿频率做窝子。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提前准备几个大团,手抛制作窝子。但这样做需要考验你的抛物技巧及捏团力度。 总之,钓鲢鳙的要诀是不断抽杆,不断上饵,根据鱼情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就是钓鲢鳙的技巧,还没钓过的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出现这3种情况,就是提示你该补窝了!
- 冬季野钓5大绝招,掌握其中一半,鱼获很稳妥
- 冬季野钓鲫鱼,时机不当鱼不开口,窝点不对周围没鱼
- 冬季野钓鲫鱼,这样的饵料更受欢迎,大板鲫狂口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