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灭绝,中华鲟濒危,三峡与葛洲坝成为鱼类迁徙的障碍了吗?
显而易见,长江和黄河在历史上一直是每个朝代的心病。平水期尚可,但一到汛期,沿岸的居民便是提心吊胆,有时甚至不得不背井离乡! 1988年,葛洲坝完工! 葛洲坝的建设,在当时对于治理长江的洪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负责发电和疏运,这两方面都显示了其利国利民的价值。 三峡大坝是一级建筑物,按照千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大坝包括泄洪坝、电站厂房挡水坝和左右库非溢流坝三部分,采用重力式结构,泄洪采用挑流消能方式,基础岩石为坚硬的花岗岩,设计地震裂度为Ⅶ级。 关于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对生态的影响,实际上,这两座大坝的建成确实拦截了长江,对生态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但是,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必须舍小保大。在建造大坝时,设计师们已经考虑到了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例如在三峡,也建造了一些鱼类洄游模拟地,虽然效果可能不是非常理想,但总比没有好。 据统计,三峡库区的鱼类有108种,建库后,由于上游生态环境的改变,约40种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种群数量显著减少。 大坝的拦截必然会对鱼群洄游和产卵造成影响,但至少国家的人为投放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白鲟确实是国宝中的国宝,其历史可追溯至亿年前。但它的真正灭绝,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大坝,因为无论大坝是否建成,白鲟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新中国成立后,经济高速发展,工业污染和当时未完善的乱捕捞作业,以及保护措施的缺失,都是导致它走向灭绝的原因。也许,这确实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毕竟白鲟的存在时间太长了! 据统计:根据中国工程院2013年的综合评估报告,葛洲坝截流前,每年有超过3500尾中华鲟沿长江上游至金沙江一带产卵,1985年下降至2000尾,到2005年已不足500尾。2010年,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级别。 不过,由于1981年葛洲坝的建设,它们无法再到达最适合产卵的宜宾一带,因此被迫将产卵场转移到位于葛洲坝下方的一个地点。虽然这个地点最终似乎并未成为它们的主要产卵场,但好消息是,中华鲟似乎已经找到了另一个适合的产卵地点,这一现象也使科学家们感到非常兴奋。 然而,随着近几年渔政的新政策,长江流域的禁渔规定出台,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长江水域通过人为放养和人工繁殖,濒危的和即将绝迹的物种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既然规划已定,我们也在努力执行,那么最终的成效只能多年后才能看到。毕竟,时间太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变化微不足道。但我愿意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不是吗?文章最后: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云南男子捞到“泥鳅王”,粗壮如手臂,全身金黄尾部已有“龙鳞”
- 翘嘴觅食的4个习惯,钓好翘嘴鱼的必修课
- 野钓新手的4个大坑,新手钓不好鱼的原因
- 冬季野钓鲫鱼,选水草窝点4大原则,错了肯定没鱼窝
- 冬季野钓鲫鱼,半天不见发窝?一定是这2点没做对
- 冬季野钓要看时机,4种天气钓鱼老手不出钓,饵料再好也没鱼咬钩
- 大降温后怎么钓鱼?别管饵料,这2个才是关键所在!
- 钓鱼佬嫌弃的6种鱼,堪称“搅屎棍”,每一种都是鱼情“终结者”
- 野钓如何选择浮漂?根据这三个方面选择,让你少走弯路多钓鱼
- 入冬之后怎么判断天气是否适合钓鱼?这三个技巧让你钓鱼不跑空!
- 蓝鲫单开没效果?加上这三样,连杆上鱼很轻松!
- 初冬不同天气野钓攻略,不同时段不同点,全天都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