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鱼横扫南方水域,钓鱼爱好者称:一天轻松钓上几十斤!
罗非鱼的泛滥问题已成众所周知的事实。当初引入罗非鱼到我国时,没人预见到它会在我国的自然水域如此成功地生存和繁殖。 现在,罗非鱼不仅在南方的热带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还已扩散到福建和浙江地区。 然而,正当罗非鱼问题尚未解决时,新的物种入侵问题又悄然而至,且看起来比罗非鱼问题更为严重。 “淡水石斑鱼”已经侵入南方的许多水域,但它是如何来的呢?提到“淡水石斑”,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是山溪中的鱼类。 事实上,这是一个误会。虽然名字相似,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类,一个是国产的,另一个则来源于遥远的美洲地区。 淡水石斑鱼,也称为花老虎,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属于热带鱼类。它的身体侧扁,形似纺锤;口部位于上方,上下颌长满细小牙齿;没有咽喉牙,鳃耙短且稀疏;鳞片圆形,较大;眼睛较大;腹鳍位于胸部,尾鳍呈圆形。身体两侧各有八条黑色纹路,纹路中央色素较深;胸鳍呈淡黄色;腹鳍、背鳍和臀鳍都有黑色条纹,尾鳍的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成鱼的身体略带黄色,雄性比雌性颜色更鲜艳;幼鱼眼睛周围为红色,成鱼则为银黄色。 淡水石斑鱼是肉食性鱼类,食欲极强,成年个体重可达1200克。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早熟,雌性体重达到140克时便能产下3000至4000粒卵,受精卵在水温26至29摄氏度的条件下可以在48小时内孵化。孵化期间,雄鱼会在一旁守护。 淡水石斑鱼是怎样被引入我国的,又是如何进入自然水域的? 说到它的引进,不得不提到它的经济价值。 淡水石斑鱼的肉质鲜美且无多余的细刺,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早在1988年,台湾为了提升水产业的经济效益,已开始引入并大规模养殖和销售。而在1996年,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也开始陆续引进养殖。 在经历了不断的改良和市场销售后,这种鱼类显示出了巨大的经济潜力,并受到养殖户的喜爱,因此在多个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养殖。 至于它如何流入自然水域,主要是在青山绿水行动之前,南方的许多大型水域都曾有养殖网箱。 在这些大型水域中养殖,网箱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淡水石斑鱼的繁殖能力强,加上作为新物种几乎无天敌,它们一旦进入新的水域,便迅速繁殖,抢夺本土鱼类的资源,连罗非鱼也避之不及。 这样一来,淡水石斑鱼的数量越来越多,分布领地也在持续扩大。南方的珠江、澜沧江、南盘江等水域,已被其征服。 南方地区的钓鱼者反映,这种鱼现在实在太多,几乎每次钓鱼都能轻松钓到几十斤。 之所以说罗非鱼的危害都不及它,主要是因为它的生存繁殖能力。罗非鱼自1957年引进到我国,花了大约40年时间才泛滥成灾。但淡水石斑鱼从引进到泛滥南方水域,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这两种鱼哪个的能力更强,危害更大。 这样的强大物种,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对本土物种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提及入侵物种泛滥的问题,在网上也是引起了热议。但网上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只要能吃,就不怕它成灾”。 这种观点显示了我国网友想象力的强大。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这种“能吃不怕成灾”的说法! 确实,淡水石斑鱼可以食用,而且确实很好吃。但这些鱼主要是通过市场销售来的,来源于养殖场。 然而,这些鱼是在自然水域中繁殖的。不仅是捕捞问题,近年来,我国为了保护自然水域的生态平衡,许多大型水域不仅拆除了养殖网箱,甚至禁止捕捞。 这种保护方式,不仅保护了所谓的本土生态资源,同时也间接保护了入侵物种的生存。 仅就这两点而言,对那些入侵物种来说,就如同手持“尚方宝剑”,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 最后,我也特别好奇,引进以提高水产经济固然是好事,但为何不将潜在的危害考虑在内。在鼓励民众合理放流的同时,为什么那些所谓的专家不考虑如何控制入侵物种的泛滥呢?这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护我国本土生态的关键。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出现这3种情况,就是提示你该补窝了!
- 冬季野钓5大绝招,掌握其中一半,鱼获很稳妥
- 冬季野钓鲫鱼,时机不当鱼不开口,窝点不对周围没鱼
- 冬季野钓鲫鱼,这样的饵料更受欢迎,大板鲫狂口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